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区(3)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6      字数:4124
��按照赵信的命令来执行。

  在政务上面,赵信更看重的是周重和王雪,甚至考虑到军政两个方面,这两个人的综合能力更强大一些。

  之所以薛玉等人,能够跟周重他们相提并论,原因很简单,就是指的赵信的信任。

  跟薛玉孙吉这样,从最开始,就是殿前侍卫,本身对仁宗,对赵信的忠诚度相当高的存在,周重王雪,他们不是在保州,就跟着赵信了,他们是在大名府跟随。

  保州的时候,赵信只是以苗家少爷的身份,苗家作为后戚,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地位相当的高,可是在读书人的哪里,根本不算什么。

  这两个人都是举人出身,在赵信被确定为定海候之后才投奔的。

  一个新加封的节度使,可以获得职务众多的,赵信也有目的招收了一批,包括这两个在内,都是在大名府跟随的人员,有些的功利,却是赵信急需的人才。

  北宋的识字率,算的上是整个封建社会最高,大部分却只是识字而已,他们的能力不算高的。

  科举在后世非常的受到诟病,可是在北宋,不是明清的八股文,作为文名最旺盛的时代,北宋科举人员,还是相当的考验能力,看仁宗一朝,能够在历史上面,留下名字的众多,这是北宋重文的集中体现。

  哪怕赵信当时获封定海侯,定海军节度使,他也别想招募到进士,北宋亢官,可是不代表进士不会被派官,正因为亢,所以各种名目的官员众多,肯定有缺少的地方,就算没有,也会塞一个地方。

  进士都没办法派官,那是明朝后期和清朝出现的事情,当捐官还有官场腐败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北宋目前的前提下,政坛尚且清明。

  文官清贵,哪怕是从七八品,甚至是九品的小官做起来,也有上升的渠道的,一旦投身到定海军,基本上,都要打上定海军的烙印,几乎不太可能走出去。

  进士这个级别的,除非是被北宋中枢指派,否则的话,不太可能投奔。

  举人,已经是赵信能够招募最多,赵信当时一共在大名府招募到了20个举人,200多秀才,后来陆续的,举人的数量增加到了60多个,秀才的数量达到了1200人。

  这些人非常的有用,对于定海军刚刚成立的稳定作用巨大,帮助赵信分担了许多。

  因为他们的作用,赵信也开始重点的培养的,经过考察和淘汰之后,周重王雪算是脱颖而出。

  他们本就是富裕家庭出身,见识比起一般的人要强的多,本身又有天赋,学习能力非常的强,在目前定海军的格局之中,算是封疆大吏。

  定海军现在的政治体制,分成了定海侯府纵览全局,4大区,相对独立。

  定海侯府,所有按照后世的行局建立的机关,基本上,他们侧重的方面,是在单独的领域,除非是未来,定海军的控制范围极具增加,否则的话,不太可能让他们出去独当一面。

  反倒是定海军分成的四个区,值得关注,定海军太小了,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定海侯府足以控制一切的,可是为了培养一些人才,赵信还是在其中分出来了几个区。

  目前定海军,一共有四个区分别是,港口区,新工业区,培训区和铁路特别区。

  这些区,是在定海军之中,挑选出来,相对独立的区,港口区,那就是港口附近,包括了3个港口在内的全部,未来,定海军港口增多,也会被并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