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49      字数:4133
��了一切问题,产生的波折很快就平复了。

  再说了,赵信也没有采用血腥的方法,老夫子的家族失去了机会,可是他们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两年的时间,相当可观的财富,就算是回到老家,也可以过上一生富足的生活,这一点上面,定海军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从这一刻开始,定海军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是加快了速度,各种新的学科加入,甚至为了一些出身较差的学生的,没有走科举,或者是高层的路线,而是基础和技能相结合的技工教育。

  在新加入的学科之中,数学不说了,数本就是君子六艺之一,因为科举的出现,再加上数学的研究,没有进入到某种程度,学生们的素质也不一样,没有列入考试科目,逐步的没落了。

  重新提出来,是改造最小的,却是赵信最为看重的,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自然界的很多的现象,都可以通过数学来获得了解,无外乎是观测和提供数据的层次不同。

  这是一项非常基础的科学,赵信,暂时只有高中起点的数学知识,大学的知识相对比较的简单,也就没有列出来。

  单纯数学,普通的数学,几何学,还有数论等一些基础的学科,这在世界历史上,走过了上千年的,有这个作为基础,对于定海军数学的提升,非常的可怕。

  格物和化学,是新添加的,可以作为选修,而不是必修,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科举考试,一跃农门,从农变成士,成为官老爷,这个可能是每一个的人都期待的,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更加的现实,除非是少数鬼迷心窍的,其他人并不认为,可以走这一条路。

  哪怕是在没有多少学习机会的北宋,人口较多的家庭,都会把孩子送去当学徒,为的就是学一门手艺,以保证未来可以养活自己。

  稍稍明眼人就可以看出来,每年通过的科举的人有多少,三年一次的科举,真正的进士才那么点,分到整个国家那才多少,之前不学,那是没有办法,农户们,对于一些专属技术的学习,还是很积极的.

  在家里人丁过多,家里安顿不下来,还会选择,把他们送出去学习的技术,因为有一门技术,谋生也会方便许多的,

  现在定海军,工资基础高,可是一些有专属技术的,工资更高。

  这些专属技术哪里来的,不就是格物和化学们,特别是一些新的化工领域,专属的而技术,非常的重要,这些是基础的。

  当榜样的力量出来了之后,剩下的,就不用怎么引导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朴素的道理,谁都知道,在定海军,中级技术工资,比起基础的更高,这个幅度非常大。

  北宋对于技工人员,没有多看重,这些有一门技术的人,最多就是能够吃的起饭,过上温饱而已。

  可是在定海军,专属的技术人员,每个月拿到300贯以上,那是非常简单的,同时,稍稍有些发明创造,有能力承担某一个项目的研发的时候,工资更是大幅度的增加。

  钱不是万能的,可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没有钱生存的前提下,讲什么,都是虚的。

  因为实际需要的关系,定海军以工厂和大规模的制造企业为主,销售是遍布在整个北宋的。

  产量足够高的前提下,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革新,都可以带来庞大的收益。

  比如说,在一个年销量在5000万件的产品上面,减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