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平铁路(3)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50      字数:4220

  东京有百万人口,也因此,粮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每年,从江南运送的粮食,高达数百万石,如果这笔粮食,从西北运输,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之后的一个数据,再一次的让叶清臣双眼一抽,在预计的产量之中,并不是4000万石,而是9000万石。也就是说,这些土地的产量高达4.5石。

  叶清臣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可是多年涉足实物,也让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

  三司说白了,掌管着整个北宋的财务,有些像是财政部,粮食局,税务局的,还有计划委员会的结合体。

  每年北宋的赋税有多少的,而4石的产量是什么样的土地拥有的,就算是江南,也只有很少数的土地拥有这么的产量。

  叶清臣向赵信提出了疑问,赵信也简单的进行了解答。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产量,丁海军农业技术的支持,是不可或缺。

  跟整个北宋的农田土地状况相比,河套盆地的那些土地,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土地的面积够大,同样的,拥有大量的畜力。

  赵信知道,在古代,曾经有一种八牛犁,可以集中八头牛来犁地,只不过那种犁,限制性很强,不是一般人能够用的起的。

  在后世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参考了牲口的使用,赵信做出了16牛犁,这种犁可以16头牛并排的使用,一次性可以耕种相当庞大的面积,效率极高。

  这个研究,正好在西北用上了,西北别的不多,就是土地多,曾经是西夏的土地,不存在小部分的使用,在村庄的基础上,假设了大规模的建设农场,一个农场拥有万亩,甚至更多的土地。

  地多人少的前提下,这些大型的牛犁正好可以在这里派上用场,这也是韩琦使用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却耕种了比中原更多的土地的根本所在的。

  八牛犁适合提高效率,却不足以提升亩产,真正提升亩产的,是丁海军的农业技术,无论是种子,还有耕种的栽培技术,这些得到了的丁海军的帮助之后,韩琦就照搬的使用了,效果不错。

  这些技术,提升的幅度并不高,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真正有效,并且显示威力的,是肥料。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勤劳的中国人,早就知道粪便的作用,甚至唐朝还有一个人,因此而发家的。

  可是这种东西,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因为臭的关系,没有人愿意去研究。

  这一点,跟后世截然不同,赵信清楚农家肥的作用,也知道一些发酵和混合的技巧,在农业之中早早的就使用了的,特别是西北,因为没有基础,一张白纸,容易书画,同时,人虽然不多,可是牲口数量庞大,把牲口的粪便集中的处理,既能够减少病虫害,也可以增加产量。

  这些作用结合到一起,就是目前西北的高产量,最高产量的那些农田,冬小麦加上夏粮,收获在9石以上,就算是最差的,两季下来,也超过3石,远超过中原的薄田。

  叶清臣彻底的明白了之后,也向赵信询问了肥料的关系,知道是牲口的粪便微微有些失望,可是接下来,赵信的话,又让他兴奋了起来。

  赵信接下来,会跟三司合作,在中原绝大多数人口超过2万的城市,建设堆粪场,这玩意虽然恶臭,可是却是宝物,城市之中的粪便横流,也不适合城市,适当的堆粪,然后进行销售,可以大规模的提升粮食的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