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关键问题(3)
作者:
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50 字数:4150
�虎牢关,就可以抵挡住兵锋,只要守住,就可以把一切的危险拒之门外。
相反,汴梁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一旦突破了黄河天险,就没有任何可以守卫地方了,虽然突破很难,可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刻,突破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建立都城,需要考虑的,是安全的问题,越是容易防守越好,可是在修建道路特别是铁路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交通的便利性。
八关和外围的防御体系,构成了洛阳强大作为都城的根本,但是也成为了目前的困局,实际上,运河在北宋的时候,只是通行到了开封,从开封到洛阳一段运河,是断断续续的,这也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困扰,现在,一条铁路的贯通,让这个问题得到的解决。
洛阳有众多的关卡,可是黄河平原,主要还是以平地为主,这些山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如秦岭那么的险峻,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实际上,在的前期勘察的工作之中,这一条铁路的一个关键的点,还是在关中,这是一个很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中之所以可怕,一方面是河道上面,三门峡的关口可怕的,让河运到这里终结,黄河从中游的高原,到下游的平原,在这个区域落差极大,而黄河携带泥沙,在中游并没有大量的堆积,原因就在于,中游过了黄土高原之后,落差巨大,黄河水的流速非常的快,让泥沙不具备堆积的条件。
可是经过了三门峡之后,伴随着地势平缓,黄河水携带了动能,开始向海洋流去,却因为平缓的关系,大规模的蓄积。
从长江逆流向上,虽然说三峡拥有众多的风险,却也不是完全不能逆流向上的,可是在黄河,这不存在。
没办法逆流,就没办法利用黄河方便的水运,只能够走陆路了,可是关中天然的环境,也让陆路无法走通。
关中的险峻,就是函谷关之险峻
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函谷关之险峻丸泥可塞,秦岭函谷关,成为了制约的关键,到了20世纪的时候,进入到西安的铁路都没有多少,甚至到了接近21世纪,越秦岭,依然是一个汽车都难以逾越的问题,每年在这个上面发生的事故,不知道凡几,也就是到了21世纪左右,大量秦岭隧道的开凿,这才让交通问题解决。
没错,没有越不过的险峰,如果有必要,发展对外的交通,就算是喜马拉雅山,也不是不可以开挖隧道的,只不过在11世纪的北宋,要开凿一个隧道,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隧道,铁路的施工难度,就大了许多,甚至的一些后世证明有用的方法,也步伐利用下来,曾经京张铁路的之字形,也只能够解决坡度在一定程度的丘陵,对于马来说,力量还是差了一点,坡度到了一定程度,就没办法继续。
正因为铁路的长度足够长,其中很多地方,还是处于高原,中国的东部,是大片的平原,到了河南,湖南湖北这一线开始逐步的抬高,南方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这样的地方,在北方,就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这样的地方。
从海拔一两百米,提升到了上千米,甚至更高,这中间,是一连串的山脉和高原,对于铁路的施工要求,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赵信也不是毫无准备的,以他对于地图的了解,只要重现原来21世纪的铁路,基本上,可以节约很多的东西,在这个程度上面,还需要实际情况实绩分析。
在平原,可以用绕的方法,铁路的较高效率,哪怕绕行个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是关中平原,那就只有一条路,哪怕是绕几千里,也比一定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