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鲸船(2)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0:52      字数:4120
�的需求,那是无限。

  赵信主导捕鲸,另外一方面原因,就是走向深海。

  深海才是未来,只有走向深海,把位于其他大洲的生物都给带过来,才能够促进中国真正的发展。

  以目前北宋的容纳程度,哪怕在工业,在生产上面再好,除非是全面的扩张和开发,否则,土地的容纳程度是有限的。

  就算是占据了原来属于中国的全部土地,拥有13亿,甚至是15亿亩的土地,按照亩产4石的平均来算,整个中国能够容纳的人员数量,也就是在6到7亿之间。

  这是一个极限的数字,实际上,各种的损耗,浪费之下,真正用于糊口的粮食,可能只能满足两三亿人。

  这个数字,对于封建社会而言,是一个极限,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在北宋之前的朝代,人口一直都在3000万到8000万之间晃荡,只有到了北宋,才上升到一亿,之后就迎来了屠杀。

  元朝的出现,动乱战争和屠杀,很长时间恢复不了元气,到了明朝中后期,才重新的恢复。

  传统的粮食,无论是大米,小麦,甚至更加古老的小米,粟,都无法跟南美的作物相比,无论是玉米,红薯,还是土豆,这些天然高产的作物,他们的基础,就跟这边完全不同。

  后世,被称为四大洋之中,最为平静的大洋,因此得名的太平洋,到现在,依然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哪怕赵信明明知道,这些可以挽救中国的粮食,就在大洋的另外一端,却无法成行。

  或许,在现在的基础上面,加强一些子项目的研究,减少一些问题,风帆战舰的水平,已经达到和超过了大航海时代的欧洲船只,可是没有一批出色的船员,又怎么驾驭着这些船,前往另外一端的美洲。

  赵信自问,他不够狠辣,做不出用人命来书写航路做法,可是有针对的进行培养,并且顺便逐步的把海图绘制出来,这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百年海军,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相对于陆军可以依靠个人武勇,可以依靠某些名将,对于海军而言,每一艘船,都是一个精确到了极点的工业产品,这个人类能够做出来的,最大的工业产品,面对着自然,实际上,能够做的有限。

  就算是到了21世纪,有了无线电,有了卫星导航,卫星电话,依然有沉船发生,更别说这个时代。

  面对着风暴和自然的力量,只有完美的配合,才能够发挥出船的最大功效,才能够在这些超自然的力量之中,活下来。

  一艘船,需要数十个人,几十面帆,还有众多的牵引,只有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面向一个方向,就可以让风帆灵活的在风中活动,获得更强,更加出色的速度。

  这样只是理论,就算是后世,通过电脑来管理的风帆,都未必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更别说这个时代,有经验的船长,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已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这样的经验,只能够在逐步的累计之中获得,甚至某些经验,普通行船的话,一辈子也未必能够得到。

  时间,战斗,还有一些深入远洋的活动,这三者几乎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赵信有时间的话,他可以等,二十年三十年,总能够培养出一批出色的船员,可是赵信总有一种紧迫感,必须加快速度了。

  单凭运输,还有小烈度的战斗,根本培养不出默契和经验,而在大洋之中,面对着鲸鱼战斗,才是最佳的。

  在21世纪,鲸鱼已经是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