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辞官去向(3)
作者:十年残梦      更新:2023-03-25 21:04      字数:4131

  这个手脚大,并不是指仁宗自己,仁宗一天能够花多少,单纯赵信给的,就花不完。

  他的手脚大,是针对整个北宋,北宋本身已经拥有整个中国封建时代,最为庞大的官僚体系的,后来,逐步的发展,特别是各个的临时机构的成立,有安排了一大批,这些加在一起,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当然了官僚团队的扩大,只要的稍稍稳定一下,就不会形成巨大的问题,最少不会像是现在这么难以收拾,可是仁宗一大手,在短短10年之中,一共提升了30多次的官员薪俸。

  这中间,不全是仁宗的好大喜功,还有定海军的影响,毕竟,两国的交流非常的密切,定海军那边,很多的东西,都传达过来,这其中,员工薪俸就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没理由,贵为宰抚,连一个普通的工人的工资都不如吧,再加上定海军生产了很多日用品和方便的物品,这些等于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在薪水相同的前提下,有了更多的花费,参知政事这一种高官,或者说家里丰厚的还没问题,一些家境贫寒的底层官员,在汴梁,已经很难的居住下去了。

  不过,仁宗提升的幅度有些太大了,一次次的提升,到现在,比起庆历四年的薪俸,总体幅度上面,增长了16倍,虽然没有到20倍这个程度,可是加上官员数量的增长,各方面支出的提升,这才是入不敷出的根源。

  韩琦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那就是降薪,不用降低多少,只要总体幅度上面,降低1成,就足以度过这个难关,1成的降薪,不过是让总体的赤字,减少2500万左右,距离最大赤字5000万,还有一点距离,可是只要坚持两三年,以现在增长幅度,就可以把赤字吃下来。

  至于这两三年的亏损,充其量就是1亿左右,这笔钱,不说是的积蓄,就算是稍稍腾挪一下,以北宋的资金体量,就可以解决这个事情。

  1成的降低,对于目前相对比较高昂薪俸来说,不算很多,哪怕是中低级的官员,在汴梁也活得下去,最多,就是不方便一点点。

  当然了,中国人的传统,可以涨,但是不能降,因此产生的动荡和仇恨,韩琦也愿意接下来的,甚至以他的名义也可以。

  不过,这一切弄好的东西,到了仁宗这里,却被否决了,仁宗不允许这么做,这不但是韩琦的污点,也是仁宗的。

  正因为这样,这件事情才不好处理的,韩琦努力了几次,虽然在某些项目上面取得了一些收获,可是几十万贯,上百万贯,这个在民间,可以算是巨款的数字,对于整个北宋的赤字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几次努力没有多少成果,反倒是差点就出问题,最终,这件事情,算是走到了尽头。

  在群情激奋的时候,韩琦的路也只有一条了,之前在众多弹劾之中,仁宗保了韩琦,不单单是因为对韩琦的信任,还有韩琦等于是带仁宗受过,可是现在,韩琦主动提出的辞官,那么,他不得不重视了。

  不过在看完了整个辞官折之后,仁宗也露出了笑脸,因为韩琦不单单是辞官,他辞去的是首相这个职务,而不是彻底所有官职都不要了,只不过在辞官之后任免上面,他并没有走北宋惯常的道路。

  北宋为了给首相,或者是参知政事一个路,采用的是知州的方式,参知政事,或者首辅,在卸任之后,会知一府,级别还是原来的级别,只不过管辖的范围大大的缩小了的,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新的路。

  本身,仁宗也考虑过,韩琦如果离职了之后,到底去哪里,无论是河北的一些府,还是河南的,都有不少的好地方的,甚至仁宗还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