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千古罪人(2)
作者:尹三问      更新:2023-03-29 10:28      字数:2759
; 味道辛辣,比茱萸、芥末更甚,亦有祛湿之效,对川蜀荆湖等地的百姓甚有效用。”

  杨浩旋即又指向另一边:“此乃玉米,能结出金黄色棒状果实,脱粒之后磨面,虽不及小麦磨的白面细腻,却比高粱、糜子更胜一筹。

  低矮之物是土豆,因果实长在泥土中而得名,其形与萝卜类似,可作蔬菜,亦可为粮食。”

  “辣椒、玉米、土豆…”

  赵元俨的目光一一掠过,悠悠道:“听沈放转述,有此二物,天下无饿殍?可有夸大之嫌。”

  “王爷,如无战乱、重大灾荒,并推广种植得当,或可实现。”

  杨浩道:“玉米耐旱,春夏皆可种植,倘若肥力充足的良田沃土,夏收小麦之后,种下玉米,秋天便可收获,亩产约莫四到五石。”

  “四到五石?比小麦高……”

  赵元俨不由吃了一惊,宋制一石约九十七公斤,等于一亩玉米可出产千斤粮食,而小麦不过数百斤而已,高下立判。

  虽说口感比不上白面,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要能填饱肚子,口感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是,不过需要土壤肥力多些,贫瘠之地恐怕需要休耕…”

  杨浩续道:“土豆没有这些问题,干涸贫瘠之地,田间地头,哪怕是阡陌之旁的荒地,皆可种植,不必占用良田。

  而且产量高的出奇,亩产或可达十到十五石…不过此物不便长期储存,平素食用,灾荒之年应急救命却没有问题。”

  十到十五石?

  饶是赵元俨见多识广,经历风浪无数,此时也无法淡定。

  虽不问朝政,但对大宋国情还是相当了解的,每年产多少粮食,有多少人饿肚子,全都心知肚明。

  有此良种,往后每家每户的收成多一些,便不至于再出现青黄不接,甚至家无余粮的情况。

  更不至遇到灾荒,颗粒无收,举家逃难,聚而生乱。

  毫无疑问,这个土豆…有救急救命之效,还有玉米…北地若是推广种植,收成又能增加许多。

  哪怕没有数石之多的产量,只要多收上三五斗,年年岁岁,日积月累下来,也会是个庞大数额。

  平民小户之家,不就是靠着一点点的积存逐渐富裕的吗?

  如此多年,户有余粮,或许当真能做到天下无饿殍,完成这个历代帝王奢望而不得的盛况……

  民以食为天,粮食对封建王朝的意义不言而喻。

  只要老百姓吃饱了,就不会生事,甚至会对朝廷感恩戴德,天下就能稳定太平。

  不生内乱,便可一心一意抵御外辱。

  大宋境内少了灾荒,没了叛乱,又有足够的钱粮,讨伐西贼,收复燕云,甚至是击败不可一世的契丹,都不再是梦。

  一时之间,老王爷的思绪飘得很远,仿佛看到了四海承平,大宋崛起,看到了赵氏江山稳固昌盛……

  赵元俨不由老怀大慰,激动不已。

  “三郎,此等良种你从何处得来?何不早些献于朝廷?”

  “这个…是一位异人所赠…”

  杨浩支支吾吾:“小子本想尽早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