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上)(3)
作者:
百当 更新:2023-04-03 19:53 字数:4990
��朝廷一个满意的答卷。”
李林甫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说道:“苗大人为官的口碑一向很好,这个案子涉及的官员很多,如果都处理了,朝中还有人做事吗?因此要顾全大局,对于偶尔犯错的官员,能保护的就得定量保下来。为了加强力量,我特地让刑部员外郎2罗希和大理寺少卿杨璹来一同审理此案。”
王鉷立刻理解了李林甫的心意,紧跟着说道:“相爷运筹帷幄,一切都听相爷的,是忠臣我们就保,是奸臣我们就除掉他。”
罗希是李林甫的亲信,他对王鉷说道:“李相爷非常关心此案,虽然苗晋卿是主考,但科考是吏部组织的。处理了吏部侍郎,吏部尚书能安心吗?因此我们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上补药。”
王鉷心领神会:“罗大人说的是,我们不能树敌太多。”两人的想法一致,杨璹也不敢与李林甫作对。审理的时候,大都是走走过场,案子很快就了结了。
卷宗做得非常到位,结论是苗晋卿主持科考没有收受任何贿赂,与考生没有任何往来。选择进士虽然偏向朝廷官员的子嗣,是考虑人才的综合素质,读书好的人,不一定有政治才干。选人不公是认知问题,没有贪赃枉法。
而且案子的细节十分清楚,可说是天衣无缝。李林甫相当满意,立即让王鉷写奏折。
李林甫找了一个唐玄宗十分高兴的时候,将王鉷的奏折呈报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完奏折,对苗晋卿一案的审理结论很不满意,因为奏折之中尽是为苗晋卿开脱罪责的说词。
他质问李林甫:“这案子怎么回事?你清楚吗?”李林甫回答道:“御史台让王鉷会同刑部郎中罗希和大理寺少卿杨璹负责审理此案。臣按皇上的旨意,要求他们恪守职责,以法典为准绳,搜集证据,秉公执法不得恂私舞弊。因为臣是吏部尚书,应回避此案的审理,不宜过问审理过程。”
唐玄中点点头,对李林甫的回答还算满意,但对王鉷的奏折十分不满,“你认为此案该如何了结?”
“应该重审。”唐玄宗没想到李林甫会作出这样的回答。接着说道:“由谁来主审?”李林甫说道:“臣举荐附马、翰林院大学士张垍重新审理此案,以正视听。”
张垍是著名宰相张说的儿子,又是唐玄宗的女婿,而且文采不错,颇有乃父之风,在翰林院供奉。物以类集,张垍与李林甫不是同一类型之人,因此没有来往。而张垍自以为文才很高,根本看不起李林甫,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林甫无德无才,不适合当宰相。
唐玄宗曾经向李林甫提议让张垍作黄门侍郎3,也被李林甫婉言相拒。现在李林甫举荐张垍来重审此案,而且态度很坚决。这一下使唐玄宗非常惊讶。也说明他与此案无关,要不然他怎么会让对自己十分反感之人来重审这个与他的前程有密切关联的案子呢?考虑一阵之后,唐玄宗对李林甫说道:“你能推荐张垍来审理此案,朕十分满意,准奏。”
其实李林甫有他的打算,唐玄宗虽然对李林甫信任有加,但安禄山启奏科考舞弊之后,他的态度有些动摇,对朝政的一个音调出声也开始怀疑。已经有换相的想法。这对李林甫可说是极其重要,但眼前的副宰相李适之究竟有没有能力担当此任,他认为唐玄宗还在考察。这个时候,不能马虎,出不得半点差错。
李林甫已经猜到唐玄宗的心思,主动提出让皇上信任的女婿来审理此案,目的是要稳住唐玄宗。他分析眼前形势,李适之去年才接替牛仙客担任左相,虽有文采,但还没有到升右相的年限,他要利用这段时间巩固他的地位。
经过权衡利弊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