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上)(3)
作者:百当      更新:2023-04-03 19:54      字数:5459
�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与其抗衡。”

  迪辇俎里和耶律里思的强硬态度,起到了作用,八个部落达成了一致。耶律里思说道:“要打仗,八部的军队必须统一指挥,只有这样,才能在局部上取得优势,可与唐军较量一番。如果我们还是现在这样,各个部落自己掌管军队,就不可能与唐军对抗。”

  各个酋长虽然不愿意交出军队,但形势所迫,只有交给国家统一指挥。迪辇俎里任命耶律里思为元帅,统管军队。耶律里思加紧操练军队,准备对唐战争。

  双方都采用强硬态度,边境的矛盾日益加重,开始出现的是小摩擦,而且不断升级,契丹人与汉人争夺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对抗的态势愈演愈烈。

  安禄山不断有意挑起事端,让史思明、蔡希德、啊史那承庆出兵压迫契丹人,终于迫使迪辇俎里公然反叛。

  天宝四年年初,迪辇俎里不承认唐朝封官松漠都督称号,以契丹二世可汗的身份公开叛唐,向唐玄宗下国书,公然对抗唐军。

  安禄山正好找到了借口,立即向唐玄宗上奏折:“启奏皇上,契丹人背信弃义,在边境地区,抢夺我朝百姓的财物,偷袭边防军。臣奏请全线出击,进击契丹,彻底打垮契丹军队,永保边境和平。”

  唐玄宗早就想征服四夷,对付不听话的周边小国,历来都是采用残酷镇压的手段。接到安禄山的奏折,立即批复,要他立即出战,展示大唐的威风,干净利落的解决东北地区的问题。

  安禄山亲自征讨,将范阳平卢的军队集中在一起,向边境开进,要一举击溃契丹军。他让史思明担任先锋,直捣契丹的老巢大都。

  迪辇俎里派大将耶律里思和萧远山带领十万骑兵阻挡。骑兵运动速度快,耶律里思先是在沈州2布防,他让萧远山领一万军队在城内驻守,作为诱饵,他带领大军转移到大漠深处,等唐军全力攻打沈州的时候,他再反包围,歼灭唐军。

  史思明身材矮小,猴脸羊腮,一双贼眼不停的转动,眨眼就有一个诡计。按照安禄山的命令,带领两万军队,直逼城下,将城堡团团围住。

  萧远山是契丹的知名勇士,身高八尺以上,面盆脸,扫帚眉,鼻平嘴阔,五寸长的络腮胡子象松针一样张开。他站在城楼之上,悠然自得,将唐军不放在眼里。其实他早有准备,与耶律里思定好了计谋,所以对城下的唐军,不屑一顾。

  城楼工事已经加固,用于弓箭手藏身和攻击的楼阁十分坚固。加之居高临下,契丹人士气高涨,面对围城的唐军,毫无惧色。许多军士在城楼上自由行走,不时的对着唐军指指点点,还传出笑声。丝毫不将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唐军放在眼里,大有临危不惧的胆气。

  萧远山立于城垛边缘,面对城下黑压压的唐军。大笑着说道:“来得好,本帅已经等待多时了。我城楼坚固,弓箭充足,再多的唐军也是送死,能耐我何?城下来的是哪一位唐朝将军,你们现在走还来得及。我们的大将军耶律里思,组织十万大军包围过来了,再不走,你们就是等死了。”

  史思明手举陌刀,用刀尖指着萧远山大声疾呼:“天兵已到,赶快开门投降,不然杀进城来,片甲不留。你们契丹兵都是草芥,再多也没用。只要你们敢来,将在这里安葬。”

  萧远山毫不在意,一边与身边的军士说笑,一边将手中的弓拉开,空弹弓弦。史思明所站之地,距离城楼有至少有一百五十步距离,唐朝的一步相当于现在的1.5米,两百多米的距离,弓箭如何能够射到。史思明以为萧远山故弄玄虚,全然不把他当回事。挥舞一下陌刀,指着城楼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