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暗施手段多人被中伤 上书弹劾两臣同遭贬(下)(3)
作者:
百当 更新:2023-04-03 19:55 字数:5648
取得胜利。是皇上和太子的指导有方。”
李亨已经把皇甫惟明当作了亲信,对他说道:“皇上年事已高,在皇宫呆的时间多,到宣政殿去的时候少了。”
皇甫惟明是个直性子,他对太子说道:“皇上一天老似一天,精力不如从前了,太子将来是要接管朝廷的呀。臣在朝野上听到一些议论,现在李林甫借着皇上对他的宠信,在朝廷一手摭天。如果让他这样乱搞一通,就把朝廷的风气都搞坏了,将来要治理起来,会困难重重。”
李亨说道:“本宫是很担心,但李林甫会笼络人心,有一帮人支持,除了皇上之外,在朝廷中,将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
皇甫惟明说道:“太子应该劝说皇上,以社稷为重。”李亨说道:“本宫对李林甫的专权,心中也十分不满,但怕引起父皇的猜疑,一直持忍耐态度。现在你也这样说,我的确非常担心。”
皇甫惟明说道:“太子不应该容忍李林甫乱来,那样要出事的。”李亨说道:“为了大唐的社稷江山长久兴旺,皇甫元帅战功显赫,如果以边防将军的名义,向父皇上书。从侧面劝说,效果会好一些。”皇甫惟明说道:“太子是储君,在宫中与皇上见面的机会多,何不直接上奏?”
李亨说道:“李林甫专权,朝中大臣皆知,但我的身份特殊,不便直接向皇上上奏。朝中的其他大臣都怕他,不敢上书,怕惹火烧身。现在他权力熏天,不仅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身兼中书令和尚书右仆射两个要职,而且兼任吏部尚书。既管决策又管执行,还管官员任命。加上他行事任意,专权枉法,朝中大臣如果不能将他扳倒,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不好办哪?”
正在这时刑部尚书韦坚来了,他是太子的内兄,元宵节之前看望一下妹妹也说得过去。一进门就听到他们讨论朝廷中的事,插嘴说道:“皇上并非不知道李林甫的专权,但是李林甫非常听话,把后宫弄得舒舒适适,他舍不得换人。三年前,安禄山告了一状,他着实害怕了一阵子。最后皇上还是舍不得他,马虎处理一下了事。”
太子说道:“三年前和现在不一样了,安禄山与李林甫的关系也好了,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停顿了一下说道:“不谈政事,明天就是元宵节,皇甫将军就在府上住一夜,观灯之后再走。”
元宵节晚上,太子与韦坚、皇甫惟明一起观灯。中途太子离开,韦坚便与皇甫惟明一起,在一僻静之处讨论朝庭之事。
被杨慎矜发现,跟踪到旁边偷听。韦坚列出了李林甫专权的十大罪状,让皇甫惟明到唐玄宗面前上奏。
杨慎矜也是有野心的人,这段时间,唐玄宗很信任他,对他经常诏见,这件事对他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放在心上。
皇甫惟明离京之时,向唐玄宗告辞,临行时上了一份奏折,列出李林甫专权十大罪状,请求***林甫,并推荐刑部尚书韦坚做宰相,认为他的才能在李林甫之上。韦坚是太子李亨的内兄,与皇甫惟明的关系密切,某种程度上说,是有嫌疑的。而他这样做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推荐杨慎矜,唐玄宗或许会考虑。
拿着皇甫惟明的奏折,唐玄宗久久不能平静。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皇帝,当然知道李林甫的一些作法过了头。
尚书省和中书省是朝廷至关重要的机构,李林甫之前,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同时兼任这两个职位,杨坚设立三省的本意就是要权力分散,相互监督。
张九龄当中书令的时候,李林甫为尚书右仆射,两人办事风格不同,老是打架,互相否认,要想办好一件事情很难。弄得事事都要唐玄宗这个皇帝来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