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安土重迁的沈母(2)
作者:悟道娑婆      更新:2024-10-29 15:49      字数:3032
r />   看着座位中既有四五十岁的老儒,也有州学的夫子,沈耘可是有些惶恐:“诸公莫要这般称呼,沈耘即便登科,也是秦州士子。不若以字号相称,唤我半农便是了。”

  “若我所知不差,半农年前方才二十出头,也不见行冠礼,怎的便有了这般字号?”依照周礼,男子二十行冠礼,由长者赐予字号,沈耘忽然冒出来一个半农,由不得这些人不惊讶。

  沈耘惭愧地摇摇头:“当年家贫,我却一心要去外地求学,家中父母便找了一位老先生早早行了冠礼。寒门多有失礼之处,还望诸公海涵。”沈耘这一番解释,倒是让这些人打消了心中的疑惑。寒门士子很多都年少时外地求学,所以出此下策,在士林之中也很常见。

  倒是“半农”这几个字,让众人颇为赞叹:“当日送这字的老先生,想来定然也是个有先见之明的。这是要提醒半农你,即便当了官,也要不忘根本。半农你也做的非常好,在州府门口的那首诗,这些天来不少人都去观看。往常我等都喜欢去松鹤楼饮宴,你看,如今也不无颜在你面前铺张,所以今日便带了些酒水来这里。”

  然而就算是这里,话费定然也是不少的,沈耘摇摇头,只能说你们开心就好。

  一边闲谈着,一边吃着水酒。谈到兴浓出,易先生忽然开口说道:“半农,今日请你前来,却是我等有事相求。”

  易先生当年对沈耘也算是青睐,此时听得他发话,沈耘便开口答应:“易先生莫要用求字,只要是沈耘可以做到的,定当竭力而为。诸公都是沈耘的前辈,有事但请吩咐。”

  听到沈耘的回答,原本满怀期待的几人顿时笑了起来。带着几分不好意思,易先生继续说:“事情是这般。我等游山玩水,这些年饮宴或者是文会,也作了不少诗词文章。你不曾来的时候,便兴致勃勃地将之汇集成了册子,也算是不枉读书一遭。”

  “本来是打算自己草草写个序,不求闻达州府,只要让后世子孙明白我等诗书传家的本意便好。但是如今半农你回来,便想请你为我等作序。”

  沈耘一听,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先前这些人有些不好意思。

  一本书的序,如果自己写来,大抵就是告诉别人这本书里头写了些什么。往往这样的序因为自谦,内容可能还要比序里头介绍的好一些。还有一种序言,是请别人代写。这种带着人情的序言,写起来难免就带上一些恭维,所以往往序言比内容还要好看。

  沈耘是一甲第四,秦州几十年来科考成绩最好的一个。

  请这等人物作序,对易先生这些人来说便是贴金了,传出去名声也好听。往后自费刊印几本,送给亲友的时候也可以介绍说这是沈传胪给写的序言。

  说白了,就是要让沈耘吹捧一些这些人的诗文。

  这个要求沈耘当真是有些哭笑不得,既然人家说起,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沈耘自然是答应了:“原来如此,不知诸公的诗作在何处,可否让沈耘一睹为快?”

  沈耘将姿态放的也低,文人之间嘛,有感情的时候相互吹捧,没感情的时候相互攻讦。沈耘不愿将秦州士林全都给得罪了,所以主动请求看他们的文章,将来人说起,也算是一桩美谈——不论是对他还是对这些名儒。

  易先生使个眼色,便有人端着盘子将几册书放在沈耘面前。

  最上边的,自然便是易先生的作品。易先生以词作闻名于秦州,水平自然是非常不错的,哪怕沈耘读来,也觉得词藻优美寓意通畅,如果单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