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七章十万贯买下河北贵吗?(2)
作者:tx程志      更新:2024-11-08 14:30      字数:3067
br />   按照陈应的计划,他需要征召三万人,费时三个月,修建一座可以容纳五万大军的军营,同时也要修建一道长达二十里的停泊码头,可以停泊数千艘大小船只。这个工事,费时费力不说,关键是在李神通看来,根本就没有必要。

  陈应沉吟道:“淮安王认为此时没有必要吗?”

  李神通点点头。

  就连冯立与魏文忠也感觉陈应是多此一举。因为打完洺州,唐军也不会在此驻扎,更不可能有如此海量的船只停靠在沙河湾。

  陈应道:“这里已经属于窦建德的洺州范围,这里的百姓都心向窦建德,这不可否认吧?”

  李神通道:“是啊,就算本王以河北行台尚书左仆射的身份下令征召,恐怕附近百姓也不会响应,最终只会沦为天下间的笑柄!”

  “凡事有利皆有弊,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实在很有必要!”陈应微微一笑道:“我没说要无偿征召,而是要有偿征召,前来服役的百姓,每日可得百钱,或者三斗粮,或者同等价格盐或其他物资!”

  李神通很想说陈应疯了,因为陈应此次手脚非常大。三万民夫三个月,如果真有那么多民夫前来应募,陈应每天就需要支付出三千贯,三个月就是十万贯。

  事实上,陈应并没有疯。他这么做也不是没有意义,而是为了争夺民心。所谓的民心,虽然是一个非常玄乎的东西,不过普通百姓的短视和愚昧,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就像后世,因为某天事件,发起了抵制韩货的运动,只是非常可惜,最终闹了大笑话。因为人家降价促销,结果某天商场,车如流水马如龙,营业额不降反增。

  贪图便宜,是每一个人的秉性,什么国之大义和民心,在切实的利益面前,实在很难经起得诱惑。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大清官员给八国联军送锦旗褒奖联军在北京的所作所为,旗上写着“祝效华封”(祝其寿,祝其福,祝其多男子)。当然,八国联军从天津登陆的时候,一路上承担运输辎重、武器弹药和修桥铺路的,都是中国百姓。(这个可不是老程杜撰,有史料可查。)

  事实上,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当时中国百姓对朝廷极度失望,产生了颠覆大清的心理。第二个原因,说出来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八国联军在雇佣中国百姓的时候,给出了报酬,而且是超出市价的报酬。

  中国普通百姓是伟大的,当然也是可爱的。除了我大清这样痛失人心的时候,其他朝代像这样被自己国民抛弃的朝廷还是非常罕见的。

  陈应其实就是要利用十万贯买河北人心。

  想了一圈,李神通突然明白了陈应的用意:“大将军这是要以工代赈?”

  陈应没有回答李神通的话,而是笑着问道:“淮安王,十万贯买下河北,你感觉贵吗?”

  众将领在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

  “十万贯买下河北,当然不贵!”李神通笑道:“别说十万贯,就算是一百万贯,就便宜到家了!”

  李神通临时从陈应军中抽调了数十名书办和小吏,快速拟写了一百多份告书,分发各地。当然,沙河湾附近的百姓,率先得到了这个消息。乱世人力贱、人命也贱,在洺州务工,每月才两百钱,折合一天两升米钱,掺些稻糠跟野菜,勉强能维持一家人不饿死。

  可是陈应给出的工钱却是洺州城内用工价格的十五倍之多,干满一天,那就可以得到三斗粮,约合三十斤。这个工价比长安来说,只是略贵一些,可是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