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章 这脸打的,真狠!(2)
作者:木允锋      更新:2022-12-27 20:43      字数:3272
��是鹌鹑,大明朝九品文官补子就是鹌鹑,话说这还是朱元璋定的,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起在文官胸前绣个鹌鹑的,但这个绿袍官胸前连补子都没有。

  这意味着……

  “阁下是?”

  吕宫不屑地说道。

  这就是个不入流的官,也就是没有品级的,不过好歹也算个官。

  “在下江阴典史阎应元,字丽亨。”

  不入流官拱手说道。

  “阎典史也是读书人,这大明以文御武乃祖制,执政诸公擅改祖制已是不该,不过陛下西狩,公主监国权宜而已。然以勋章代封爵,拔武卒凌于士大夫,这就过分了,阎典史不见五代骄兵悍将之时?难道不怕这大明再现武臣跋扈之世?我等皆熟读圣贤书,岂能视而不见?”

  吕宫傲然说道。

  “但他们也只是领勋章而已,又非以勋章任职,不过加一份补助,慰其血战之功,免其因伤残而贫寒,何来凌于士大夫?”

  阎应元保持着谦和的微笑说道。

  “阎典史倒是心宽啊!”

  吕宫鄙夷地说。

  很显然他不屑于跟这种文化水平比自己低太多的人说话,要不是因为后者是个典史,而且江阴和自己家乡邻县,以后说不定有用得着之处,他连这些废话都懒得多说,要知道他可是进士,后者顶了天也就是个举人出身。不过典史一职虽然不入流,但在不入流的官职中仍旧算最高,真要说起来其实比他这个主簿低点有限,当然,双方依然存在门槛的差别,他是在品官的门槛里面的,而后者是在外面的,哪怕是临门一步的外面那也是外面。

  更何况他是进士出身,本来就不可能当主簿这种低级官职。

  赐进士出身一般都是再考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是给皇帝做文秘,三年后考核或者知县,或者各部主事,或者御史,断不会低于七品的。

  但这世风日下奸臣当道……

  这纲常也都乱了!

  当个主簿好歹有捞钱机会!

  要不然就算到翰林院做庶吉士更倒霉,那是领死工资的,就真得白白坐在京里,赔钱度日了!

  “还未请教二位是?”

  阎应元说道。

  “江宁县主簿蒋超,字虎臣,这位是与在下同科的上元县吕主簿。”

  蒋超带着一脸装逼地淡然说道。

  那个同科说的比较重,这两个字就点明了他们的身份,他们是进士出身的,和非进士出身的杂官完全不是一个境界,他们的前途无量,说不定哪一天要做尚书首辅的,大明之前所有首辅都是翰林院庶吉士起步。但后者估计这辈子能获得一个品级就算是烧高香了,即便撞大运,最多也就止步于五六品的地方冷门官,海瑞那样的简直属于奇迹。更何况阎应元还不一定是举人,说不定是捐的监生,这个就纯粹看财力了,实际上国子监的监生超过五成都是捐的,有钱以监生再走门路铨选个典史并不难。

  科班鄙视捐班可是天然的。

  阎应元倒是没怎么在意这两人的态度,他关注的是两人的职位。

  “真是太巧了,在下奉吏部调令进京,正是得宋巡抚举荐,吏部铨选接知上元县的缺,不想在此与吕主簿巧遇,咱们这也是极有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