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裂痕(下)(2)
作者:庚新      更新:2022-12-30 00:39      字数:2844
/>   张邈还好说,主动向孙坚认错。

  可是兖州刺史刘岱和东郡太守桥瑁却相互推诿,互相指责,旋即反目成仇……

  在吕布撤军后的第八天,刘岱突然派大将王肱袭击桥瑁,并将桥瑁当场斩杀。

  东郡,本就归属兖州所治。

  桥瑁被杀之后,刘岱旋即命令王肱为东郡太守,也使得诸侯联军,趋于崩溃的边缘。

  对此,袁绍也非常恼怒。

  好在他这次去邺城,与韩馥取得了谅解。

  在三思之后,他召集诸侯齐聚成皋,商议事情。

  “绍与韩使君讨论过,而今我们虽联盟讨董,但还是缺少一个真正可以令天下英雄信服之人。今,弘农王被害,而陛下年幼,又为董卓胁迫,相隔关塞,不知生死。

  有道是,天下不可一日无君。

  我以为,当另立新帝,主持大局,共同讨伐董贼,方可一战功成。”

  另立新帝?

  曹操在一旁闻听,不禁眉头一蹙。

  袁绍这是想要做什么……此前董卓废立汉帝,已经是破坏了纲纪。

  而今,汉帝尚在,他又要另立新帝,莫非别有用心?

  在联想到之前袁绍的种种行为,使得曹操心生疑虑。只是,袁绍而今是盟主,他虽有心反对,也不敢站出来。刘岱已经杀了桥瑁,他若站出来,焉能保证,袁绍不杀他?

  “诸侯成不得大事,阿兄若想成就事业,还需设法退出,积蓄力量,方可有所作为。”

  那天晚上,丁辰对他说的话,在脑海中回响。

  也许,是时候退出了!

  曹操此次刷威望,已经差不多了。

  事实上,那天他驰援公孙瓒,并主动掩护公孙瓒撤离。公孙瓒回来之后,对他是赞不绝口。而诸侯对待曹操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假情假意,而今变得郑重许多……

  “我不同意!”

  袁术起身,大声反对。

  “本初此举,与董贼有何分别。”

  “公路还是太年轻了,我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乃是为大局着想。

  我以为,幽州牧刘虞乃汉室宗亲,且德高望重,可以为帝。此当年我离开洛阳时,弘农王秘密与我的印玺,言若能找到合适人选,便可取而代之。今弘农王为董贼所害,而陛下年幼,更不知生死……庙堂为董卓把持,不立新帝,如何能正名?”

  幽州牧刘虞?

  好像,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只是你随便拿出一块玉印,就说是弘农王赠与,未免也太可笑了吧。

  之前会盟时,不见你拿这块玉印说事。现在却拿出来,给人的感觉,实在是……

  可是,却无人敢提出异议。

  “诸君,以为如何?

  我与韩使君已经商议妥当,万事俱备,只待刘使君答应。不过,刘使君性情耿直,还需诸君赞同……这样吧,若是同意的,就请表示一下,我也好与刘使君联系。”

  说完,袁绍不停向曹操使眼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