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这人发起所谓‘公民运动’,组建公民党,比谭嗣同的民权党和孙文的宪政党还要激进,而且煽动性更强。陛下倒是对此人青眼有加,倒也由得他折腾。这人一贯主张‘甘为在野党’,为政府之监督,在帝国中上阶层中名声甚高。”
郑宇心中一动,更多看了此人几眼。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这样大名鼎鼎的人物,郑宇岂能不知?不过郑宇对梁启超,最佩服的,除了当年课本上那篇读之热血沸腾的《少年中国说》,还有对方说过的一句名言,“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正是这句话,让郑宇心安理得地沦为历史小说的铁杆拥戴。
任公都说了,这读小说……是受教育。谁再敢说看网络小说是不务正业?
书迷,你伤不起。
“……本人不同意梁议员对外交部的提案。国家战略,本来就是隐秘之事。帝国的外交,要是都像任公所说,放到太阳光地下晒着,帝国还有秘密可言?帝国的一切行动,都暴露无遗,而其他国家就可以随意采取行动破坏帝国的一切重要策略”一个中年男子正在慷慨陈词,“本人并不反对密室政治,前提是合乎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国家根本利益本人提醒各位议员,对于陛下和帝国政府,要给与充分的信任国家板荡,我等身为国民代表,更应精诚团结,以为表率四万万五千万人如一人,则何人可撼?何人可动摇我帝国?我自团结一致,外敌无能为也”
郑宇眉头一皱这人是谁?”
“这是前陆军少将段祺瑞。”杨永泰笑着说道,“这人可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当年他驻军天津,防备京畿,镇国军北上的时候,李鸿章自尽,段祺瑞风色极老,跟着王士珍响应聂士成兵变,倒戈一击,在后边的对日作战和平定满蒙过程中也是分外卖力。陛下特赏了一个陆军上校的军衔,着实轰动一时,却也起了千金马骨之效。此君深知不受国防军老人的待见,等皇帝提出鼓励军官退役从政,他第一个跳出来响应,被皇帝特晋陆军少将退役,并且由皇帝推荐进入参议院。这人有手腕,人脉广,对陛下的政策极力拥护,这些年下来,居然成了参议院的资深议员。”
郑宇苦笑一声,难怪眼熟,原来是前世著名的“北洋之虎”段执政看着这人的风度仪态,满脸的正气凛然,心中也有些迷糊。心说这位到底是个人?现在看着比国防军的军官们还要爱国爱政府?不过,他对段祺瑞并没有恶感。说到底,这人在前世的历史上,也不是罪恶滔天的恶人,虽然也是军阀,也是权欲极大,但终归算不上卖国和残民以逞的独夫,更像是那个时代中国特色的军人政治家,而且自有一套他的治国理念。
“他身边的,就是他的铁杆搭档王士珍。”段祺瑞坐下之后,杨永泰指着他身边的一个正和段祺瑞低语的中年人说道,“这两人算得上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现在也都是复兴党退役军人派的干将。”
郑宇点了点头,看了看那位著名的“北洋之龙”。郑宇,这人其实没有太大政治野心,军务上的才能却很突出,心中感到颇为可惜。这样一个人退役做议员真是明珠暗投了。
郑宇比任何人都清楚王士珍的厉害,这人可是被称为“龙目”的,意思是袁世凯的眼睛。袁世凯对于一切重要文件,首先问的就是“聘卿看没看”,可见此人的厉害。
在这个时空,袁世凯死于甲午年,这位王聘卿则和段祺瑞栓在了一块。原本郑宇还忘了这人,今天一见之下,却不由自主地动起了心思。在郑宇看来,这样才能卓越,又没太大政治野心的传统军人,实在是心目中最理想的军政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