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草原血火(二)(3)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4      字数:4940
一切都晚了。

  刚刚被华军狠狠揍了一闷棍的俄军,现在反又用同样的着数痛打了华军。战争就在以这样荒谬的方式进行着,不到最后一刻,似乎谁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声称才是胜利者。

  五分钟的火力急袭之后,华军警戒阵地和主阵地已经是哀鸿遍野。士兵们忙着挖掘浮土,抢救被活埋的战友,缺胳膊断腿的重伤员被迅速抬往营卫生所,轻伤员只能先简单包扎一下。

  俄军的步兵攻击已经开始。

  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中,身穿灰蓝色卡其布军装,留着大胡子的俄军官兵,挺着上了刺刀的莫辛纳干1893式步枪,跃出战壕,拉成一波*的散兵线,向着华军发起了进攻。华军的营团火炮,七十五毫米山野炮,步兵炮,在这一刻成为了战场的主角。密集的炮火把华军阵地前沿几百米的地带打成了一片火海,特制的燃烧弹点燃了残存的灌木,密密麻麻的身影在火光中奔跑前进,摔倒,或者在腾起的烟柱中手舞足蹈飞上天空,四分五裂。

  悍勇的俄军士兵,在出发之前都已经痛饮了伏特加,神经在酒精的燃烧下已经变得有些迟钝,在密集的火力中,面对着飞溅的鲜血,横飞的残肢断臂,罗斯民族和草原民族血液之中的那种蛮勇终于被彻底激发了出来。在这一刻,他们已经是眼睛充血,浑身发热,俨然变身成了穿制服的野兽,倒也无愧于“灰制服的牲口”这一光荣的称号。

  蔡锷默默地看着战壕里神态各异的军人,对一些人点点头,和一些人对下眼色,握握一些人的手,拍拍某些人的肩膀。他来到了的战位,解下了的狙击步枪。

  在这一个夜晚,他需要发挥这支部队的全部战力,包括他本人— 国防军第四师射击比赛三项前十,目前个人射杀数第五名的王牌狙击手。

  蔡锷并不担心部队的运转,因为他信任他的防御配置,也信任他手下的军官。

  作战计划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防御兵力和器材的配置已经接近完美。即便以蒋方震的挑剔,也不得不感叹蔡锷这个防御配置的精密。

  蔡锷,在这一夜,可以安心地作为一个狙击手帮助的部队。

  他看着对面此起彼伏的人浪,瞳孔渐渐收缩。

  华军的整个一线阵地,由三道堑壕防御体系构成。

  第一道堑壕为警戒阵地,通过交通壕与主阵地相连,主要是用于屏护主阵地,警戒敌情,先敌示警和火力拦截。华军对警戒阵地的防御策略是弹性防御。

  由于防御正面远远超过陆中和陆大教材规定的标准防御宽度,蔡锷采用了一种在陆大内部尚处于理论推演的“坚固支撑点”战术。他用最短的,对原有的国防工事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以排为单位构成所谓的坚固支撑点,排级阵地之间以堑壕交通壕连接,火力构成互相支援。支撑点之间看似薄弱的连接部其实构成了侧射火力,形成了线形和袋形结合一体的综合防御态势。

  警戒阵地和主阵地之间的间隔只有三百米,主阵地的火力对警戒阵地构成支援。蔡锷布置的防御态势大致是人员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营属机炮连的四个重机枪组,已经被分别安排到了指定战位。连属的重机枪组则配置在各连阵地视野最开阔的地带。每挺机枪都安排了多个战位。

  俄军的人浪,在炽密的弹雨中依然坚定而迅捷地向前涌动着,如同一股灰蓝色的滔天巨*,向着岸边的礁石猛卷。

  人浪在快速逼近,仿佛下一刻就要吞噬整个阵地。

  华军重机枪特有的低沉吼叫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