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一切为了战争(2)
作者:
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6 字数:5033
br />
在兴亚会的资助下,部分朝鲜所谓“亚洲派”学者组建了日韩友好协会,从篡改历史到编造文学,宣扬日韩人种一体论,日韩文明一致论,日韩语言同源论,为日本彻底吞并朝鲜进行舆论准备。
此时此刻,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整个国家已经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运转了三个多月。
自战时体制启动以来,这个揉合了后来一战各工业化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体制,以及二战总体战思想的国家动员体制,就开始如同章鱼的触角一般把这个国家牢牢捆住,榨取他的每一分潜力。
经过郑鹰的反腐清洗,再经过郑宇上台之后借着对兵变的清理而开始的几次大清洗,整个帝国的官场风气为之一变。在郑宇对于国家美好前景的许诺之下,在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多年持之以恒的民族主义教育之下,在皇帝遇刺,新皇登基引发的狂热爱国浪潮之中,随着各级政府,各个媒体,从党部工会农会行业协会再到青年团少年团等各个社会组织的统一配合,一股前所未有的“一切为了战争”的狂热浪潮早已席卷了整个神州。
根据早先制定的国民经济转轨方案,一共有一万三千两百家各型企业纳入了战时经济转轨的体系之中,其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都受到驻厂军管代表的直接控制,按照计划指令进行。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们按照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情景,计算出所需要的各类军用物资的数量,然后分解为各种原材料,工时,火车车皮,船舶吨位,再根据各厂矿的地理分布,周密地安排好各种原料,产品,人员的输送计划。
整个国家已经如同蜂巢一样忙碌了起来,各个与战争沾边的工厂,从各银行拿来了融资租赁的额度,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添购机器设备,生产各种军用物资。招工的广告贴得满街都是,而各个社会组织也动员大批放了脚的妇女进厂做工赚份外快,而社会组织则组织人员为这些妇女统一看管孩子。
在这种计划体制之下,在狂热的爱国热情和适当的物质激励引发的劳动竞赛和技改竞赛促进下,战争开始才三个月,中华帝国主要军工产品的产量已经翻了接近一倍。虽然前线的弹药物资消耗也同样超过了之前最激进的预期,但由于战前储备的雄厚以及军工生产的快速起飞,国家的持久战力并没有受到损害。
战区疏散下来的难民也被各级政府统一安置,男人或者已经在战区就地入伍或参加军夫队,孩子被送到各个学校插班,妇女也安排了工作。
在社会上,青年妇女被发动起来撰写信件,与前线陌生的战士组成“笔友”,鼓励他们为国奋战。所有的信件都接受帝国军邮系统和宪兵部队的严密检查,禁止任何含有失败主义和颓废思想的信件被发送。而其中涉及到军事机密,或者有危险思想的,立即会转交给军法体系乃至调查局进行追究调查。
--------------
在此时的中华帝国,战争的痕迹无处不在。
帝国文教部已经紧急下令,年度教育方针中包括“让孩子理解目前国家在发生的事情,鼓励他们心灵中的爱国观念,帮助他们明白对国家负有的责任”。升旗仪式从每周一拓展到每周一三五,父亲在前线作战的孩子站在队列最前,接受其他孩子仰慕的目光,并且受到老师一系列的优待。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课,都无处不在地灌输侵略者的不义与残忍,弘扬着华夏文化的崇高和伟大,讲述着历次对外战争的英雄事迹,抒发着整个国家洋溢的爱国激情。
在各个学校,每一次重大胜利,都伴随着庆典。在首次海战大捷后,各学校的午餐加餐,并且组织学生开战作文竞赛,要求他们写出“我如何理解海战胜利与我的家庭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