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大进军(3)
作者: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36      字数:4368
��炮和炮弹,用牵制性攻击寻找华军防御的薄弱环节,大量的作战物资都在紧急储备,摆出了一副围攻的态势。而他们的骑兵部队,正在北上直插步云山,沿路扫荡华军警备部队和临时编组的民团,准备配合庄河上陆的日军构成夹击。

  在华军方面,辽东半岛中部的华军警戒部队,配合从营口急行军赶的国防军二十八师先头部队,展开了前赴后继的阻击。

  从京畿方向增援上来的部队,还在承德到营口的路上奔波,只有少量骑兵和摩托化分队赶到了营口,并且马不停蹄地向着预设的防御阵地庄河-孤山一线疾奔。整个东北的警备部队,能抽调的都已经抽调出来,清剿内部残匪的,支援前线的。在辽东半岛这个最危险的战线,北面能抽调的部队都在拼命往这边赶。由于俄军正在集结兵力围攻虎头要塞,日本人抽调了第二师团南下,华军也从大荒沟抽调了两个师的海军陆战队登车紧急南下,先头部队的陆战第一师已经抵达辽阳,下了车就集结部队往南推。

  营口和沈阳的二十八师已经全军整队向东开进。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后续部队上陆之前,尽可能长地守住阵地。各个部队都最大限度储备了后备兵员。

  中华帝国的战时体制,以及强大的基层控制力,在这个时候充分显示出了优势。辽东半岛的林场早就被军管,各种木材扎成大排子,由壮汉撑着顺着辽河往前线运,在码头上装运马车和卡车,沿着急造的军用公路土路向前运输。在各条路线上,从民间征调的无数马车驴车牛车拉着各种物资运上去。各个基层政权已经全部发动起来,在基层政府和党部,农会,国防动员组织,乃至青年团,少年团的组织下,部分男女老幼,全都上了预设防御地带,按照工程部队的指挥挖掘壕沟,修筑堡垒。眼看着几天功夫,预设防线的堑壕体系就已经开始成了型。

  中国大本营颁布了大本营第四十九号令,宣布一切未经命令放弃阵地的行为视同叛国,可就地处决,各部队政治教导员和宪兵部队予以监督执行。

  在日军几个攻击方向上,各路中国军队都在拼死抵抗。第十一军以两个师的兵力牵制着日军四个师团的优势兵力。到了内地,没了日军的舰炮支援,损失惨重的华军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和日本人针锋相对地拼了起来。

  大孤山河口一带的海防要塞,守军拒绝撤离,全体官兵自愿留下来死守拖住敌人。日本人从薄弱的陆地方向打,依然遭遇了顽强抵抗,足足花了三天才占领了这个强固的要塞化阵地,但华军已经炸毁了全部大炮。

  没有一个投降者。

  在胜利的鼓舞下,日军也鼓起了最大的勇气和坚韧。他们在向西推进的第一线展开了三个师团,几乎是倾尽全力向前攻击前进。在他们的身后,运输船在海上穿梭,制式马车如长龙一般蜿蜒前进。甲午年的战争经验让日本人空前重视后勤,兵站线几乎是脚跟脚建立起来,从朝鲜征调的民夫,乃至本地少数没有来得及撤退被抓了丁的脚夫,啃着冰凉的窝头,在日本监工和军夫的皮鞭之下,沉默而麻木地工作着,把一袋袋的朝鲜大米,泡菜,日本产的牛肉罐头,晒干捏好的味憎,铁皮罐子装好的炼乳,成箱的弹药和切好的马料整整齐齐装好车,或者运入兵站仓库。

  日本人的各路兵锋前面,都有些不甘寂寞的前清余孽,以及他们勾结的本地残匪之流充当向导。这些熟悉地形和风土人情的内奸,出于种种目的,尽了最大的努力给日军担任耳目。一些猝不及防的警备部队也吃了这些内里鬼的亏,被人从侧后打个措手不及。

  不少已经服完劳役定居下来的旗人,看着这个局面也动了心思。前清的大辫子又从不哪里的角落翻了出来,乃至用麻绳之类编的假辫子也成了宝贝,不少人翻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