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东亚新秩序(完)(4)
作者:
星空漫游者 更新:2023-01-12 06:40 字数:5291
多年来为日本筹划,苦心孤诣的拳拳之心,很多人都默默地来到伊藤博文的宅邸前,静静地送上一束花。
到了几十年后,日本人在评论之时,最终把东乡平八郎,西园寺公望和伊藤博文并列为“大正革新”的三杰,地位仅次于“新日本之父”许凡,让这位日本元老逐步洗刷了耻辱,这是后事。
--------------
亚洲战争的形势变化,在中国的另一个藩国引发了更为剧烈的反响。
战争期间,琉球居民被迁移至福建和台湾以躲避战火,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之中,琉球居民了彼此有太多的共同之处。无论是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简直是如出一炉。大部分琉球人原本就是福建移民,纷纷联了宗,这一来,更是融洽无间。
日本投降之后,琉球居民回迁,很多琉球人眼看着琉球被打得满目疮痍,纷纷感受到小国国民的无奈,也体会到了在中国这样的大国羽翼之下,对于这些人来说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琉球人中的有识之士也已经看出,中国未来面对的威胁,首先就是海上。一旦与欧美列强开战,琉球孤悬海外,很可能又是战场。
走到现在,世界诸国弱肉强食,不为帝国,便为殖民之所,这些琉球精英,原本已经和中国本土多有经济文化交往,这一下干脆群起撰文,从琉球的历史说到现实的政治,极力鼓吹琉球内附。
琉球末代国王尚真,经过朝鲜王室的事情,也已经看破了世情。琉球归附中华,已经是浩浩汤汤的历史大势,如果强行阻止,反倒是把送上了不归路。
这位国王在中国早有产业,子女都在北京就学,干脆带头上书,《请允琉球内附,重回中华母国第一疏》一出,琉球居民争相签名拥护,一时举国轰动。
这位精研汉学的琉球国王,从琉球历史说起,回顾了对中华称藩的数百年历史,也提到了当今大势,以及琉球文化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渊源,琉球居民与大陆本家的渊源,以极为恳切的态度,请求中国将琉球纳入本邦。
琉球的内附,本来是在郑宇长远的计划之内。但他也不得不考虑目前中国的形势,以及与英美的关系,甚至还要对琉球内附可能在日本引起的一些忧虑有所考虑。郑宇和内阁讨论再三,中华帝国政府发出通告,感谢琉球国民对中国政府的信任,但身为琉球的宗主国,并无贪图领土的本意,故而暂不受理琉球内附提案。不过,如琉球政府和民众确实有意,可于五年后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加入中华。
回复一出,琉球举国哀叹,却也更加敬重宗主国政府。
琉球国王尚真再接再厉,又上了《请允琉球内附,重回中华母国第二疏》,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政府表态的理解和尊重,一方面再次表达琉球内附的心意之诚,并表示会遵守五年之约,五年后以民意决定内附。
-------------
暹罗陷入了恐慌。
之前,踌躇满志的暹罗军政府面对华军的节节败退,国内的烽烟四起,终于按捺不住,以所谓“惮邦独立军”的名义,出动“志愿人员”进犯了中国云南省西南部,原缅甸王国的惮邦。
在暹罗人看来,由于英国人一直和中国在缅甸王国的问题上扯皮,没有承认惮邦是中国领土,故而即使扯到暹罗头上,也不会导致英国援引中英同盟参战。
可惜事与愿违。
暹罗军政府梦想中的开疆扩土,几乎在俄后贝加尔方面军覆灭的同时变成了最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