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初入红山(2)
作者:
犇命牛 更新:2022-03-04 11:08 字数:3193
所运作,恐怕将来更难挤出时间了。
周日一早,种纬带上侦察连连长朱进拿给他的,据说是侦察连战友给张长海家里的一千来块钱捐款。穿上了自己已经穿习惯了的作训服,口袋里还装上了自己的退伍证以防万一。然后骑上摩托,直奔通往红山县的国道而去。
周末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携家带口的往红山县去旅游的。红山县靠东南的部分紧临东湖,在那里逛山景,划船,钓鱼,然后再在农家乐吃个饭,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虽然市区通往红山县的国道上有交警设卡,但显然警察们的注意力并不在摩托车上,他们更多注意的是那些载重货车。所以身上没有驾照的种纬瞅了个机会,趁交警不注意的时候,偷偷从车流中过了交警的值勤点,直奔红山而去。
一旦上了国道,就显示出这辆摩托车的好处来了。直道的时候,这辆摩托可以轻松跑到每小时一百公里以上,一点不弱于那些四轮的机动车,而且感觉还有很大的速度提升空间;等到了盘山路地段,这辆摩托车的加速性能和灵巧的特性就更显露了出来。即便种纬因为不太熟悉路况的原因,为了确保安全刻意减慢了车速,可依然把那些走山路车速只有三四十公路的车超过了一个又一个。
事先种纬已经细细的查过了地图,等到开出去二十公里左右,找到一处三岔路口的时候,种纬向左一拐就进了红山县的深处。
往右拐,是青山绿水的红山县,红山水库连接着东湖,烟波浩渺,风景如画。而往左拐,是红山县连绵的山区,虽然也是蓊郁苍翠,青山连绵,但山势却多了几分雄奇和凶险。
当年日本人打到这里的时候,也是连续几年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却仍然不得寸进。除了占据了几条交通要道和少数据点,大片大片的山区仍然是由游击队控制的。甚至到了抗日战争的最后几年,由于游击队的游击战术和封锁战术发挥了极佳的效果,留守在山里的鬼子连吃的都得不到。这些鬼子再也不复抗战初期的威风,不得不拿着枪械偷偷和游击队换起了粮食,以勉强熬过最后那两年的严冬。
种纬是有实战经验的军人出身,一进山不感觉到了这里的不同。用军事眼光看,进到了这片山区之后,那是处处遍布天然火力点,满眼都是伏击阵地的地形。别说在那个年代,就是以特警团如今的武器装备想要进攻这里,山头上的守军只要枪法还算过得去,那特警团一方也要付出巨大伤亡,才能攻破这里的。
可攻破这里有什么意义么?一片出产贫瘠的山区而已,除了可以保障当年鬼子的海上交通线,根本没有实际的战略意义。就算这片山里有矿,那也是七八十年代才发现和勘探出来的,几十年前的鬼子要命也不知道红山县的深山里还有矿藏。
不过据种纬知道,红山县的矿业虽然发展得还算不错,但却大多是当地政府和山民集资的采矿企业在采掘。因为七十年代末期国家的一个勘探队曾经来过这里,发现和探明了两处铜矿和一处低品位的金矿。
有矿虽然是好事,但有关单位算了算帐又放弃了。因为如果是以国家投资进行开矿的话,在现代化的采掘技术下,这里的矿藏储量也就够开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这点矿藏资源对国家来说,储量实在是太小了。
再加上如果是国家开采的话,还需要在红山县里开山铺路,这成本和人工都太大了。还不如把矿位和矿脉都标出来,让当地老百姓去采呢!反正最后矿石也是国家去收,税费也少不了国家的。
自八十年代末红山县开始开矿后,红山县也曾经把一批矿石卖给国家,但有关部门收购矿石之后一化验,这矿石品质也太差了。因为矿石品质差,因此加工提炼的过程就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