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推波助澜(2)
作者:
犇命牛 更新:2022-03-04 11:11 字数:3217
得到很好的释放,就等于整个社会在浪费巨大的财富,这是否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如果说林萍的第一篇文章是一颗石子的话,那她的第二篇文章则是一颗深水*,一下子把天海市有关政府部门的人都炸得坐不住了。尽管个别人还有些怪话,牢骚话,但主流的声音已经转到该如何为下岗工人创造机会,为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了。
很快,不到三天时间,林萍的第三篇文章又面世了:《多方援手,希望就在我们手中!》。
这次采访的对象相对来讲就高大上了一些,比如市委领导啦,市商委的主任啦,海关关长啦,一些民营企业家啦。这些领导和企业家们,都对下岗职工现象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是改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是城市必需经历的阵痛,但政府不会看到下岗职工的困难就不闻不问的……
整个天海市都在这一轮的新闻舆论攻势下,或主动或被动的动了起来。以林萍为首的记者们也跟着忙了起来,他们成了这波新闻舆论攻势下最忙的人。他们四处采访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对接有用工需求的外来企业,采访生产业绩萎缩效益不佳的老企业,各方面主意想办法,积极引导社会声音……
很快,实打实的效果出现了。
首先就是工程师找到了一个真正符合他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工作岗位,林萍帮他在天海开发区找到了一家纺织类型的民营企业。那里正需要一名像工程师这样,有着丰富技术管理经验的人,而且开出的工资是他当初在国企工资的三倍!
工程师随即告别了他临时工作的早点铺,而此时早点铺已经变成了一家全天经营的小饭店,经济效益比往常提升了一倍有余。等工程师在新的单位工作了一周之后,林萍再度去探访他的时候,得到的是私企老板无尽的赞美和为工程师再度加薪的承诺。
原来,有过一次痛苦的失业经历的工程师再度上岗的时候暴发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把那家私营企业的技术管理规程进行了一轮细致的梳理。在短时间内就发现了多处生产线的故障隐患,提前解决了这些问题,让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了至少百分之二十!对这样的员工,哪个企业老板会不喜欢?升职加薪也就是必然了。
与此同时,好消息再度传来。工程师的妻子也在区文化局找到了一份适合她的工作,这一家的生活可以说是完全改观了。
于是,林萍的第四篇文章再度刊发:《机会始终存在,社会需要更有效的平台!》。
这篇文章一开始,便是工程师带着礼物感谢派出所长和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和一众当初帮助他的邻居们的内容。文章最后笔锋再转,则提到了那位民营企业主的困惑:为什么有这样好技术的人我一直没能发现?以至于让我的企业连续两年因为没能找到这样的人才,而始终维持在较低的生产效率下?
很快,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打造一个面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平台的计划,逐步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而此时,这一轮引起天海全社会关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风潮的始作甬者,种纬和韦婷婷三人,已经在一家饭店里小聚庆祝了。
三个年轻人都有些兴奋,还特意开了一瓶红酒来庆祝他们的成功。对种纬三人来讲,这次合作推动天海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事情,对他们本人来讲确实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除了林萍可以拿点稿费,再度奠定她在报社的地位之外,确实没什么实打实的好处了。
但这种“事了拂衣去,身藏功与名“的浪漫情怀,还是让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