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5月23日更新】一封四爷的谕旨(2)
作者:冰婶      更新:2024-11-23 17:33      字数:2006
��不再继续堕落下去。

  毕竟这么些年来,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年羹尧。

  边关确实没有这般太平。

  而他当年登基时,也没那么顺利。

  他不可能忽视那么多功劳,在人一犯错的时候就一点余地都不留。

  所以,虽说年羹尧确实犯了错。

  但也不能立马就处罚。

  一是因为年羹尧才立了军功。

  二是四爷未登基以来,年羹尧便一直辅佐左右。

  甚至可以说,在四爷还是阿哥和贝勒的时候,他们就相识,并达成了某种共识,一起走到今天这一步。

  所以,四爷对年羹尧,还是有点君臣知遇的情分在里面。

  这是君臣之情!

  面对一直在身边效犬马之劳的臣子,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规劝,降服,而不是直接放弃。

  就好比一个上司,面对多年来一起打拼的下属。

  当发现对方出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解决,而不是直接开除。

  至于毓贵妃做过什么,那也是毓贵妃的事情,是后宫之事,等到时机成熟,他自会处理。

  但他与年羹尧之间,是君臣与朝廷之间的事情,这是两码事。

  用私人感情衡量一个臣子,这站在政治角度,是极其不公平的。

  他不可能因为后宫女人的事情,就把男人之间的事情牵连在一起。

  这一点,他自始至终都分得清楚,也很理智。

  四爷一直是个极端的人。

  爱之欲其上天,恨之欲其下地狱.

  很显然,他对年羹尧的好印象,比坏印象要多。

  他想给年羹尧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倘若实在不行,他自会亲手将这个一手捧上来的臣子送下地狱!

  接下来的日子,朝廷们都在观望。

  他们在看四爷会不会对年羹尧进行下一步动作。

  同时,他们也在看年羹尧会不会继续作死。

  毫无疑问的,你永远都唤不醒一个想持续作死的人。

  要说年羹尧没作死之前,规劝还有点用。

  一开始他可能还知道自个是谁,曾经捧他的主子是谁。

  可是一旦他被那些官员捧高时,早就沉浸在权利的漩涡当中无法自拔。

  更是被那些权和欲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个是谁。

  所以,即便四爷下了一道那样的谕旨,他还是照样我行我素。

  因为他在西北和战场野惯了。

  他认为他有资本,他的资本就是西北和战场。

  并认定了除了他年羹尧,再也没人能够镇住西北。

  更自信到认为大清没有他这等武将,旁人便打不了胜仗。

  这导致四川有人起兵作乱时,即便年羹尧对那地段熟悉,又在京城空闲着。

  四爷却没有派年羹尧前去,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