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咔嘶,咔嘶,咔嘶......(2)
作者:千里风云      更新:2022-10-28 23:56      字数:2733


  “你!”王华一时语塞。

  想了想,他才又说道:“既然存在,必有其理。莫非你以为你比天下人都看得清楚,世人皆醉你独醒?”

  “小子可不敢那般狂妄。”何瑾先捋了捋王华的怒气,才继续说道:“不过,存在虽然必有道理,也不见得道理便是正确的。”

  “例如,王大宗师比小子博学多才。可赵王府一事,若由宗师来处置,不知会办成何等模样?”

  这话一入耳,王华神情不由有些小幽怨。

  他可是位真正的君子,每日三省吾身,很有自知之明。

  铜雀台上,赵王不露声色地将他当了枪使,他却一点应对之策都没有,自不用提如何瑾那般,举重若轻地反击了。

  更不要说,此事由起而落之间,处置起各方势力,何瑾还十分圆融老练、调衡理顺,手段令人不得不服。

  事实就摆在了眼前。

  单是赵王府一事,何瑾就比那个科举正途出身的朱知府,高明很多。而他王大宗师,也不认为会比署政治民多年的朱知府强。

  由此,王华一下陷入了困惑:“如你所言,科举取士岂非形同虚设?”

  何瑾却又淡然地摆了摆手,道:“实庵先生,你这就有些偏激了,事物怎能非此即彼?科举取士的诞生,至少给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得大批地位低下、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等模式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跃迁,为江山稳固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有何不好?”

  王华愣愣地看着何瑾,不由更加傻眼。

  他是科举取士的受益者,回头分析一番自能看出这些。可何瑾一介小小童生,见识竟也会如此高瞻远瞩?

  等等,他既然不否认科举和八股制艺,那此番前来,又是想表明什么?

  “学生想表明的,是八股制艺的确能选出一些人才。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八股制艺做得好的。”

  说着,何瑾还面无愧色地指了指自己,道:“就比如学生,终其一生,大概就是个举人的水平。而且还得运气好,才可能中举。”

  这一点,王华深深认同,道:“嗯也不用太妄自菲薄。你若潜心苦读,十年之功考个三甲进士,还是有希望的。”

  正侃侃而谈的何瑾,一听这个顿时就郁闷了。

  不过,他也懒得争辩,直接又道:“可宗师认为学生不适合当官理政、牧守一方吗?”

  这话立时让王华脸色凝重,仔细打量了何瑾一番后,他才叹口气道:“陛下选你为太子伴读,本官自打探了你的过往。”

  “平心而论,你若不那么贪婪狡诈,心术不正,为官自能造福一方,惠泽百姓。甚至,日后登阁拜相,经邦济世,也不是没有可能。”

  “先生谬赞了。”何瑾谦虚地施了一礼,道:“可学生倘若被八股制艺挡在了门外,又当如何?”

  话题到了这里,王华也只能实话实说了:“你自不必担忧,陛下钦定你为太子伴读。只需你再忍耐几日,磨炼技艺,本官再略微放些水,评你为院试第一,再推举你入国子监,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所以,先生这几日如此摧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