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零章 一切如我所料(2)
作者:千里风云      更新:2022-10-29 00:03      字数:2699
��了?

  讲话要靠证据的好不?

  多年的圣贤书读过来,就是让你们凭空臆想、血口喷人的?

  没错,比起焦芳那等站不住脚的诬蔑,人家何瑾这一手儿才叫漂亮我什么都不说,商部的部长就会拿着证据来辩白。孰高孰低,孰优孰劣,所有人都心中有数儿了吧?

  你那个段位,跟我实在不是一个级别的好不?

  这一下,被逼入死角、恼羞成怒的焦芳,也只好拿起了士大夫那套从来不变的论据,道“陛下,通商互市本来就乃动摇国本之举!”

  “为了区区二百万两商税,便使得大明道德败坏、人人狡狯渔利,世风日下,此举不啻于饮鸩止渴,舍本逐末!”

  一听到这样的言论,何瑾就觉得头疼有钱还不好哇?有钱能办多少事儿,你们心里难道没个点数儿吗?

  可没办法,在儒家圣学一统江湖的明代,提钱就是政治错误,流通商业就是万恶之源。

  至于没钱什么事儿都干不了的,我们一点都不管。反正我们士大夫,已占据了社会金字塔的第二层,要维护儒家圣学的正确性一万年不动摇。

  否则,儒家圣学治国的基础被推翻了,我们还怎么混?

  对于这样的困境,何瑾当然也有对策就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呗。

  毕竟圣学教化的终点,是仁爱礼信、世界大同。只要坚定认同这一点,儒家圣学的人物,也会被自己给污染掰弯。

  而且,越是那种宦海沉浮多年,有着丰富治国经验的真正政客,越是会反思咀嚼。

  面对焦芳的这等指责,何瑾忽然便孤注一掷,道“陛下,对于这一点,臣还是无话可说。”

  “不过,兵部尚书乃掌管天下兵马,又是拿通商利益负责改革兵制之人。想必刘大人之言,最能阐述通商互市利弊,也最为公正客观。”

  弘治皇帝眉头一蹙,看样子也是没想到何瑾,竟会如此兵出险招。

  毕竟根据锦衣卫传来的密报,这小子虽然这些时日计计连环,却仍旧未让刘大夏改变心意。

  此时若让刘大夏上殿陈述,万一他站在了文官集团一方,出兵援助蒙郭勒津部落一事,岂非鸡飞蛋打?

  一时间,奉天门前的所有官员,也都纷纷将目光投在了刘大夏身上。

  虽然这些时日他们都在斥责,刘大夏与何瑾同流合污。但他们也都清楚此番出兵,也唯有这位兵部尚书的意见最为重要。

  凭着多年对刘大夏的风评了解,他们还是希望刘大夏此刻能痛改前非,坚定地站在他们文官集团阵线,彻底击碎何瑾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然而,被通政司官员带上殿来的刘大夏,却未如平时般慷慨陈词。

  他眉头紧锁地望向威严在上的弘治皇帝,又向后环顾奉天门前同僚百官。最后,目光停留在何瑾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沉痛而纠结。

  好巧不巧,这会儿焦芳反倒心虚了,抢先开口道“陛下,臣闻何瑾狡诈多端,先是屡屡行贿刘大人,又举荐安排刘大人之子为商部检校平如此污渍在前,刘大人之言已有失偏颇,臣认为不足采信!”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更何况一辈子没干过亏心事儿的刘大夏。

  当着弘治皇帝和满朝文武的面,遭受如此污蔑和羞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