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八章 开门七件事(2)
作者:
千里风云 更新:2022-10-29 00:04 字数:2794
银钱。
谢迁也耐不住了,道“金陵的事儿还说不准呢,可去年云南大水那灾,今年还没妥善解决呢。”
灾后重建从来不是一件易事,除非像何瑾在磁州救灾那样,以工代赈,找到一条新的财路,否则就只能用大笔银钱砸下去。
并且云南一地少数民族众多,若是动用强硬手段,那里杀官造反可是家常便饭。
然后这里刘大夏也开口了,道“说起动乱唉!琼州那地方恐怕又有一番劫难,原琼州知府张桓贪财私敛,鱼肉百姓。得到弹劾后,朝廷火速彻查,可想不到继任过去的余浚,竟然残虐更甚。”
“据说黎族人民已不堪忍受,已揭竿而起。如今虽尚未成气候,可战报里却言响应者人数越来越多,已将近万余人。届时大军平叛,一应粮草器具、辎重兵刃花下去,也不是个小数目。”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有关大明王朝的烦心事儿。
可说着说着,他们忽然不约而同,就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杨一清老杨,我们这里都有坏事儿,你那里好像挺顺利哈?
而且,你可是商部的尚书,干的就是搂钱的买卖。要不咱先提前商议一番,你弄点钱来先把我们的事儿解决一下?
看着众人都冒起了绿光的眼睛,杨一清忽然就一哆嗦,赶紧开口道“边关的贸易,要优先供给军制改革的,这可是陛下亲口定下的国策!”
这话一出口,对这些大佬儿来说,当然是一点屁用都没有。
都是千年的狐狸,还玩儿什么聊斋啊?
谁不清楚事情是可以变通的,而且这些钱我们又不是贪污了,也是用于给大明王朝解燃眉之急,老杨你怎么就那么死心眼儿?
幸好就在众人吵吵嚷嚷的时候,丘聚过来了,告诉众人筵讲完毕,弘治皇帝要同他们商议国事。
但杨一清这里半分都没松口气,因为知道就算到了暖阁,情况也不会有一丝好转,反而只会更糟。
果然,今日讨论的议题就是刚才他们谈论的国事。且众人各抒己见后,反而还因在值房有了预热,更加默契地将矛头指向了杨一清。
又是一番唇枪舌剑,哭穷无奈后,逼得弘治皇帝也不由看向了杨一清,问道“杨卿,此事你看?”
杨一清不由苦笑了一声,道“陛下,实不相瞒,这些朝中大事老臣近几日也同何润德那小子谈过。听了他的见解后,老臣觉得还十分有理,便私下整理了一番。”
说着,就将一封折子交了上去。
弘治皇帝打开后,慢慢审读了起来,发现何瑾对于修葺南京堤坝,提出了‘不能外行指挥内行’的观点。
对于琼州黎族的叛乱,提出了‘改土归流’的怀柔手段。
至于云南大水后的救灾,那小子更是有心得,道出了最好疏浚那里的河道,将滇铜作为当地经济支柱的法子。
弘治皇帝越看越心惊,经历通商互市一事后,他知道何瑾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才。可却没想到这小子当真胸中万千锦绣,有治国理阴阳的本事儿,观点犀利而缜密
当下,他便让丘聚将折子传阅下去,令众人都审阅一遍。
这些治国多年的老臣们看罢,也不由心生惊叹。没料到何瑾虽年纪轻轻,非但想法同他们不谋而合,还屡屡有出乎意料的思路,仔细想想,还又那么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