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傻眼了(3)
作者:叫天      更新:2019-11-14 01:58      字数:12554
�棱堡的出现,改进便诞生在了欧洲。

  事实上,棱堡的出现,也是因为战争形势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的时候,一开始是冷兵器作战,因此,城墙修得高大才是正理。

  可是,后来慢慢地出现了火药武器,火炮的出现,让城墙修得太高大,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而是需要加厚,防御重炮的轰击。这样一来,就对城墙的防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棱堡也就因此出现了。

  在火炮出现之后的几百年内,作为防御方的棱堡,一直是主流。这种情况,一直要到真正开花弹的出现,让棱堡在火炮面前,变得脆弱之后,才再次改变了防御的形势,就是修筑地堡防御。棱堡直到这个时候,才会被放弃。

  因此,当崇祯皇帝提出了修筑工程量更小的棱堡时,卢象升当时就吃惊了。城墙可以修得更矮点没关系,可经过推演,这种城堡的防御能力,却是非常强大。也是因此,卢象升才会相当佩服崇祯皇帝,感觉好多在他看来非常困难的事情,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却变得那么简单。

  就他出任保定总督来说,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重建东江镇,这个任务,对他来说其实非常困难。但是,在他看来很困难的事情,却被崇祯皇帝一一解决了。

  第一,他需要水师,这个可不止是有船就行的,那是要熟悉海战的才可以。短时间内,船和兵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结果,崇祯皇帝给他调来了福建水师,都是打惯了海战的水师,把问题给解决了。

  第二,他需要足够的精锐军队,来到登莱之后,要训练出一支能和建虏抗衡的精锐军队,绝对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训练出来的。结果,崇祯皇帝给他拨来了五千多积年老贼。这些积年老贼是自愿参加对虏作战,为此赎罪,在思想上就有主动性;而且他们的军事技能,在那么多年的流贼生涯中,已经锻炼出来了。因此,卢象升训练了他们半年多,就已经可以放心带来辽东打建虏了。

  第三,就是怎么立足旅顺的事情,又是崇祯皇帝的建议,甚至还通过锦衣卫密探,去影响了辽东建虏的决策,让他们要等待水师来“切断”大明军队的退路,因此,又多给了他修筑旅顺城的机会。甚至后来他又知道,之所以跑来旅顺之后能抢来半个已经修筑的旅顺城,也和皇上用锦衣卫密探诱导辽东建虏的结果,让他在旅顺站稳脚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种种,卢象升虽然文武双全,那也挡不住他对崇祯皇帝由衷的敬佩。

  棱堡修筑好之后,对外远程,卢象升布置了船运而来的红夷大炮,射程中,建虏就不会占优。又根据崇祯皇帝的提议,事先有了射击参数的标记,在实战中,才能顺利地打赢和建虏的炮战。

  而后,又在侧面布置了佛朗机炮,就是那种子母铳的火炮。这种火炮的优势,因为气密性的原因,射程不远,但好在这种火炮因为是事先装填好弹药,只需要快速更换子铳而已,射速就非常地快。而佛朗机炮装填了无数的碎石,近距离侧面袭击攀爬城墙的敌人,简直不要太厉害

  代善也算是打惯了仗的老手,一看这个形势,他就知道这次不可能攻下旅顺了。被明军这么一炮击,伤亡过大,于是,不得不鸣金收兵。

  “当当当”

  当鸣金声在旅顺上空响起时,攻城的建虏全都松了口气,纷纷拖着、抱着、背着同伙的尸体,如同潮水般退了回去。旅顺城下,只剩下满地的残肢,残破的攻城器械,还有流了一地的鲜血。

  “大明万胜”

  城头上的明军,看到这一幕之后,纷纷高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