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初主淮南(2)
作者:飞砂风中转      更新:2022-10-28 19:06      字数:3339
继续率军东征寿春!

  留守寿春的袁术大将陆勉和袁术之子袁耀皆不敢抵挡张绣兵锋。率老弱之兵三万,弃寿春南逃,投奔袁术任命的庐江太守刘勋。

  只是路上逃亡的袁军士卒太多了,到达庐江郡的时候,三万人只剩下不到五千人。就连袁术原主薄阎象半路听说张绣颁布新政,都跑了。

  三天后,这位在袁术手下数一数二的文臣便出现在了张绣军中。

  旋即张绣占领寿春。进入寿春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袁术僭越天子之物,超越天子规格的,比如二十四匹马拉的龙辇都给拆了。

  其他合乎礼法规格的御用之物,都封存起来,送予许昌天子定夺。至于寿春修建的皇宫,鉴于工程浩大,一旦拆除,白费民脂民膏,便销毁一切有关“仲氏”字样,挂上“大汉天子寿春行宫”牌匾。派兵驻守,严禁任何人出入。送给天子的奏疏还一并写上了“请大汉天子幸驾寿春”这一条。

  占领寿春第二天,刘备便告辞了。张绣和一众文武出寿春十里相送,并命人修建十里亭,纪念刘备共襄义举、匡扶汉室之事!

  中间有个小插曲,张飞忸怩着问张绣也讨要一匹大宛马,说什么要是早有他二哥的马,早捅袁术一万个透明窟窿了。张绣只是哈哈大笑,不顾刘备对张飞的呵斥,将最后一匹大宛马,也就是自己的坐骑送予张飞。并送张飞一句话:这次次吕布可就没有一点胜过三将军的!

  一句话,说得张飞直接喊张绣叫张兄弟了。

  接下来的十来天时间,汝阴郡和九江郡(淮南郡)大部分属县都送上了降表。这下可有的张绣忙了。

  首先是军队整编,本部六万五千带甲之士,两万布衣老弱;雷薄、陈兰、杨奉和韩暹所部士卒共计六万;其他愿意主动投诚的淮南兵多达十万!另有数万属于被抓壮丁的士卒逃回乡里,不愿再当兵,张绣也不予追究。

  张绣主政汝阴九江两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效仿曹操的屯田制度。将麾下七万老弱伤残编成屯田军,暂且由李通统领。于九江郡废弃农田原野重新开垦,供应军粮。

  当然这只是屯田的第一步,第二步还得招抚流民一同开垦。为什么后期曹魏实力最强,很大程度在于屯田制度安定下来了很多流民。而古代战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数量。

  只是袁术把淮南折腾得太狠了,张绣进军途中,道路随处可见流民饥民,而大片的良田却无人耕耘。听闻阎象亲口说,九江郡的偏远地区,早已经有了人吃人的惨剧。

  但当张绣进入寿春,打开粮仓。囤积在里面的如山一般的粮食已经因为保存不当,大批腐烂。

  还能说什么,开仓放粮吧。刘备前期每次得到城池都是这么干的。

  只是这一措施却遭到了杨弘和阎象的一致反对。开仓放粮固然是仁政必不可少的措施,是拉拢民心的必须手段。但这一切,必须以清廉的吏治和稳定的政治局面为前提。否侧贸然的开仓放粮还会导致哗变和相当不良的影响。

  张绣这才知道,这个三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所以当务之急,还是稳定汝阴和九江局势。这一切,目前还得在建立在军事稳固的基础上。

  除了七万屯田军,张绣只留下了十八万青壮带甲之士,各将统领本部部曲暂时不变,所有供应补给一律平等,这暂时安下了雷薄等降将的心。

  接下来,便是大刀阔斧改革吏治。所有原任袁术地方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