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全世界最大银矿(2)
作者:烟雨织轻愁      更新:2022-10-30 11:23      字数:6592
�王的奏折之后,纷纷击节赞叹。

  这样的事情,毫无疑问的,必须得要同意啊。

  尽管倭国孤悬海外,还是弹丸之地。

  但是,这可实实在在是开疆扩土之功啊!

  自从新皇登基之后,平定高句丽,拿下倭国,将整个大唐的疆域,扩大了诺大一片。

  这种功劳,直追太祖太宗,甚至已经有所超出。

  新皇文治武功,必将成就一代圣君。

  而他们作为辅佐之臣,理应也会留名于青史。

  这样的好事,他们怎么会不答应呢?

  当然了,答应归答应。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他们其实还是没怎么把倭国当回事儿。

  这也是古代帝国的,一个大中原的思想在作祟。

  比方说,有些时代,他们明明可以攻占下哪些蛮夷之地。

  但是他们宁肯扶持一个亲近他的政权,也不愿意占领这些地方。

  因为他们感觉,占领这些贫瘠的地方,非但没有实际上的好处,反而向里投入。

  这种事情,他们是断然不会做的。

  所以对于这种地方,他们一向要的,都只是名誉上的归属。

  至于实际的管理,其实并不在意。

  而现在,群臣的思想,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倭国这样区区一个小小岛屿来说,他们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既然现在已经归属于大唐的版图,那么再叫倭国就不合适了。

  经过群臣的商谈之后,决定将之改成海北道。

  而海北道节度使的职务,却是让他们伤透了脑筋。

  能够担任一道之节度使,必然是重臣,最起码的,也要是三品大员。

  但是三品的官员,哪一个不是位高而权重?

  让他们跑到海外,担任一个区区小岛的节度使?

  这简直就是被放逐啊!

  有那个三品大员,肯去这种地方呢?

  先是找了一个中年的三品大员,因为他身强力壮,年轻有为,所以获得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结果,第二天这个三品大员便感染伤寒,请了三个月病假。

  海北道那边,自然不可能等到他三个月病愈之后再上任,只好另外选人。

  然后,他们物色了第二个人选。

  这个人选叫做崔海,乃是崔家之人。

  然后,崔海忽然曝出家父辞世,要回家丁忧。

  丁忧需要三年时间,这个是孝道。

  新皇李恪,自然不能强迫别人违背孝道去赴任,因此,这个人员,也不了了之。

  第三个人选,在坐着马车早朝的时候,出了车祸。

  结果被摔成了重伤,七荤八素的,据说已经伤到了筋骨,至少要一百天才能重新回来上班。

  得!

  这些人,简直一个比一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