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骂贼(2)
作者:
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6:52 字数:3259
��目,明辨是非,好为在冀察政务委员会里,搬去绊脚石,打下群众基础。</p>
老贼看见唐秋离默不作声,以为自己的一番高论,镇住了刚才还春风得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十分得意。</p>
老贼的表演欲更加发挥,“老朽窃以为,唐将军刚才的言论,多有不合时宜之处,南京国府的基本国策,是与大日本帝国有好相处,互通有无,《塘沽协定》的顺利签订,就是明证。”</p>
“唐将军身为统领数万士兵的一方将领,自当为国分忧,为领袖解难,可是,将军刚才的言辞,其好战之意,毋庸置疑,不思保境安民,使黎民百姓免于战火涂炭,不思为领袖分忧,遵行国策,却一味攻击友邦,羞辱朋友,蓄意挑起中日争端之心,昭然若揭。”</p>
“唐将军扪心自问,今晚之举,上可对得起国家和领袖?下可对得起华北的民众?又怎能对得起日本朋友?”</p>
话音刚落,还做痛心疾首状,以文明棍连连杵地,俨然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清流,以天下为己任的道貌岸然君子,老贼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话,竟然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显然是处在极端的兴奋之中。</p>
老贼果然狡猾毒辣,老谋深算,他的用心很明显,就是要激起唐秋离年轻好胜之心,在公众场合,说出抗日言论,在场的宾客中,谁知道那位是军统和中统的人,或者和这两个令人谈虎色变的机构有联系。</p>
只要把唐秋离今晚的话,如实的汇报给南京蒋委员长,依照老蒋的脾气,在当前和日本这种微妙的关系之下,有人竟敢公然跳出来,和自己唱反调,破坏自己亲手制定的国策,与谋反无异,轻者丢官去职,永不叙用,重者身陷牢狱,砍头掉脑袋。</p>
借老蒋的手,除去唐秋离,即为日本主子出口恶气,也为在冀察政务委员会捞得实权,清除障碍,一箭双雕,最起码也能离间他和老蒋的关系,实在好计谋!</p>
唐秋离一眼就看透了老贼的用心,岂能上当,他也注意到,今晚的宾客中,有好几个疑是特工系统的人,这类人,天然有一种气质,异于常人。</p>
其他的人,都为唐秋离捏一把汗,这老贼也真厉害,言辞如刀,他的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尺度稍微拿捏不准,就会授人于口实,给自己带来天大的麻烦。</p>
倘若是不回答,就是默认了老贼的说法,使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卖弄他的卖国言论,也让他的汉奸气焰,更加嚣张,唐秋离也会在众人面前,威风扫地,落得个十分尴尬的境地。</p>
宋哲元更是手心捏着一把汗,他生怕自己托付二十九军未来的最佳人选,毁在这一场唇枪舌剑中,但是,事已至此,他无法插嘴,更不知道该如何插嘴,只能用担心的目光看着唐秋离。</p>
“王先生高论,确实是闻所未闻,千古奇谈,定能为平津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增添很多作料,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王先生的言论,无需后人,中国之民众和今晚在场之人,就可给王先生定论。”</p>
“王先生名揖唐,从先生之名可以看出,崇尚我大唐之文治武功,盖世鼎盛,威仪四海,宇内臣服,今日之日本列岛,即中华文化之余脉相承,先生感念至深,作揖不止,顶礼膜拜,也许是多次梦回大唐盛世,醒后,深感未能置身于其中,遗憾之余,以名言志。</p>
“真令我等钦佩,先生之民族情结,山高水深,可惜,今日一见,原来名不符实,确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