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劳动改造(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6:53      字数:3289
��过后,社会上的残渣余孽一扫而空,社会治安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p>

  现在的情况,和那时候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自己是掌权者,这些人留在当地,危害乡里不说,一旦中日之战全面爆发,这些家伙,百分之一百的汉奸材料,可不能小看这些人的破坏力,都是地头蛇,那里有山、有洞,一清二楚,比日本人的危险性都大。</p>

  当然,名字不能叫劳改农场,唐秋离想出一个好名字,叫“华北劳动感化院”,在一处人迹罕至、偏远的大山里,找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一块地方,把这些人都集中到那里,由部队看管,给我种地去。</p>

  唐秋离越想越觉得自己聪明极了,这帮家伙不能白养着,得创造价值,怎么创造?只有劳动,就不信一天活儿干下来,还有心思琢磨偷鸡摸狗的事儿!</p>

  在劳动之中感化你、教育你,让你重新做人,话虽如此,唐秋离压根就没打算,把这些危险的家伙放出来,等到抗战胜利以后再说吧!</p>

  唐秋离把办法对这些高级军官们一讲,会议室当时就开锅了,大家就差顶礼膜拜了,困扰多日的问题,迎刃而解,心里就像开了一扇小窗户,尤其是李洪刚,觉得师长的办法,真是匪夷所思,这么奇思妙想的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师长的脑袋是咋长的?</p>

  顺着这个思路,大家又把方案更加完善,秋泉的特战支队,抽出一部分兵力,先做前期感化院地址考察,各地的部队,把需要感化的人员,集中起来,等到万事俱备,统一押送。</p>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大家心里都没有了压力,会议的气氛活跃起来。</p>

  另一项重要的议题是部队扩编问题,经过这一段时间各工作队的努力,总共招收到新兵三万八千多人,现在正加紧训练,在今年年底,能分配到各部队。</p>

  唐秋离没有想到,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招收到这么多新兵,部队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一万五千多人,再加上二十九军四万七千多兵力,自己可以调动的兵力达到十六万人,我的老天,这还是一个师的兵力吗?</p>

  有这样一支雄狮在手,华北的日本人,别想掀起多大浪头,把日本侵华的脚步,完全迟滞在华北,使战争不往中国内地蔓延,就在华北和小鬼子好好周旋。</p>

  唯一的缺陷是,二十九军的装备还差很多,只能慢慢补充。</p>

  唐秋离的思维,已经跳出了现在的会议,投向将来的战场,把太行山作为根据地,是部队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须。</p>

  太行山,连绵八百余里,横亘在华北大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形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p>

  山势受多条河流切割,多横谷,其中有很多险要关隘,当地称为“陉”,古有“太行八陉”之称,为东西交通重要孔道,西向可直达山陕高原、乃至大西北,北顾可上热察、蒙古高原,东指华北大平原、山东半岛,目视渤海湾,南下可进入河南境内,直达中原腹地。</p>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的八路军,就是以此为依托,将侵华日军主力,托在此地,使其无力大规模南侵,更抽不出兵力去支援中原战场。</p>

  唐秋离的脑海里,出现了太行山上,旌旗漫卷西风,处处抗战烽火,战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大家看师长说着话的功夫,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