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七月七日之宛平城下(3)
作者:
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6:56 字数:3343
��挥的兵力,增加到六万余人。</p>
现在,除非出现绝对意外的情况,其他的都动摇不了唐秋离,一战而把华北日军打残、打痛,使其短时间无力南下,为自己调整华北战略部署赢得时间的决心。</p>
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华北大地正进入酷暑季节,太阳还没有升起,天边就好似燃烧的火焰,遍地的青纱帐,绵延无际,铺展在千里华北大平原,这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一个平淡无奇,普通的日子。</p>
早起的农民,牵着慢吞吞的耕牛,踏着遍地的露珠,看着绿油油的庄稼,盘算着今年的收成,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朴素的内心,在计算着今年能添置些什么农具。</p>
如果没有宛平城下的枪声,这个日子也就如流水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会有一丝的波澜,一声枪响,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成了中华民族永远的痛,成为苦难和奋战八年的开始,也成了吹响民族独立号角的第一个最强音符。</p>
七月七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p>
晚七时三十分,日军开始演习,二十时四十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零旅第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的严词拒绝。</p>
日军一面部署战斗,把第三大队其余的部队,立即调往宛平方向,宛平城下,聚集了日军步兵一千五百余人,炮兵一个中队的兵力,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在此期间,潜伏于日军驻地的附近的独立师他在分队报告,其他方向的日军,有往宛平方向集结的趋势。</p>
唐秋离电令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全团进入工事,做好战斗准备,令独立第四旅第一团,炮兵第二旅迫击炮团,秘密运动至宛平城下,对日军清水大队,形成合围之势。</p>
晚二十二时十五分,日军清水大队,以步兵武器向宛平城内射击,因独立师合围部队尚未到达指定位置,唐秋离电令吉星文暂不还击。</p>
中日首战的导火索,在华北宛平城下,开始迸发出第一颗火星,此战不可避免。</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