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风起淞沪(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6:56      字数:3232
�,新兵补充旅旅长吴洪涛,马上忙得不可开交,刚送走已经结训的一万多新兵,补充进各部队,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来了五万多人,听师长的意思,这才是刚开头,吴洪涛赶紧早师长诉苦。</p>

  唐秋离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新兵补充旅的组织结构,显然已经不适应大规模扩军的需要,能进入定边军事学院的,毕竟少数,他决定成立独立师编练指挥部,原独立师新兵补充旅旅长吴洪涛,任指挥官,原黄崖洞警备旅副旅长朱广义,担任参谋长,又从各野战步兵旅、炮兵旅、骑兵旅、防空旅抽调一部分连排级干部,担任教官,这才缓解了吴洪涛的压力。</p>

  唐秋离忙着扩充部队,他心里着急呀,只能看着源源不断来到黄崖洞的新兵们,狂吞口水,这批新兵,要想形成战斗力,没有半年的时间是不行的,他可不能每人发把枪,直接拉上去和日军作战,可日本人不给他足够的时间,眼看着就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八日了,再过五天,历史上著名的上海八、一三事变,就要爆发了。</p>

  唐秋离暗暗祈祷,但愿日本人在华北吃了大亏,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暂时没有在上海方向动手的打算,只要给他半年的时间,就有实力两线作战,现在,光对付华北的日军,就已经感到有些吃力。</p>

  他在地图前,审视着上海地区的防务状况,心里一阵阵发虚,由于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后,国府被迫与日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协定规定,中队,不得在上海市区及周边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十分薄弱,使中方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p>

  反观日军,不受“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驻有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的日军兵力,海军陆战队一万三千余人,还有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随时可以为日军提供重火力支援,炮击中国守军的阵地。</p>

  日本人要是在上海方向动起手来,首战,吃亏的肯定是中队,自己现在两线作战打不起,淞沪方向万不能再开战场,否则,停留在山东枣庄、江苏徐州的秋生哥的苏鲁机动兵团,只要派出三个旅的部队,就能把日本海军陆战队赶下黄浦江里喂王八,那可是独立师老底子发展起来的部队,战斗力不弱于自己手里的十几个旅。</p>

  唐秋离暗恨,上海是道死局,必须想办法破解,环顾中国沿海,就像是一张破渔网,到处都是窟窿,海防力量几乎为零,日本人随便在哪登陆,都能形成攻击内地的箭头,而华北的日军增援部队,已经全部到位有三四天了,还没有大动作,本身就值得怀疑,他们是战略部署没有完成,还是在等待什么机会?</p>

  唐秋离于八月八日晚,致电南京蒋委员长:“南京,蒋委员长勋鉴,纵观淞沪地区,形势十分险恶,市区内只有非正规军的我方部队五千余人,倘若战事爆发,日本海军陆战队如入无人之境,则江浙形势堪忧,首都亦处于日军威胁之中,华北日军增兵已毕,未见动作,似预全力一击,因日军压力,黄河战区指挥部所属部队,难以增援,则上海不保。”</p>

  “秋离有一建议,可效仿我独立师在此前天津之布局,以两至三师野战部队,乔装为上海警察部队,以加强上海市区的守备力量,另以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将军,取代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将军之职务,统一提调上海地区的我方军力,停留在苏鲁边境一带的独立师苏鲁机动兵团唐秋生部,亦可调三旅兵力,进入淞沪外围,以做呼应,必要时,可归张治中将军指挥,以上提议可行否,往委员长斟酌,盼复!唐秋离,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八日午夜。”</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