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重大让步?(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6:57      字数:3216
��大量地雷给日本人苦头吃的想法落空,心里很不是滋味。</p>

  唐秋离在杭州湾停留了两天,临走的时候,他悄悄的告诉秋生哥,秘密的把三个步兵旅和一个重炮团,布置到江苏太仓境内的白茆口一带,历史上,那是日军一个次要的登陆地点。</p>

  尽管唐秋生不知道师长的真正意图,还是完全执行了他的命令,马上把在上海外围防御阵地,和日军交手十几天,有丰富经验的两个旅和一个在杭州湾防守的旅,加上刚从太行山补充过来的那个重炮团,组建江苏太仓守备指挥部,由常风任总指挥,立即开赴江苏太仓境内布防。</p>

  又从兵团指挥部各个部门抽调一批人员,组成太仓守备指挥部机关,于大部队之前出发,勘察地形,了解民情,划分防区,筹备战略物资,历史的机遇,让常风又有了一次独挡一面的机会,只不过,这次的压力,比上一次轻多了。</p>

  唐秋离对杭州湾的情况,有了彻底的了解,让他放下心来,秋生哥的指挥能力,常风是个称职的参谋长,部队的士气和战士们的战斗力,都是没的说,再加上精心的准备,南线可以让他放心,而专注于华北的日军。</p>

  唯一让他头疼的就是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那些散兵游勇在杭州湾一带晃荡,帮不上忙,只能添乱,回到南京的当天,他就给蒋委员长打电话,请求把第八集团军放在苏鲁机动兵团的侧后,作为二线阻击力量使用。</p>

  理由是,第八集团军的防御阵地,过于靠前,极易遭受日军舰炮的火力打击,实际上是怕这些杂牌军和保安团部队,一触即溃,反而影响了自己部队发挥火力优势,要是日军撵着他们的屁股后头追过来,还怎么开炮?</p>

  蒋委员长沉吟半晌,没有明确表态,唐秋离把自己的嫡系部队,放在打头阵的位子,明显不是有什么私心杂念,老头子也不好一口回绝,只是答复,进去会对整个淞沪一带的防御体系,做整体的调整,秋离的建议,会优先考虑。</p>

  唐秋离生了一肚子闷气,老头子什么意思,是觉得天下太平了,还是怕自己争功?倒是张发奎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很平淡,感谢唐副委员长对第八集团军的关心,我部有信心担负军事委员会的重托,没等唐秋离说什么,把电话挂了。</p>

  唐秋离愈发郁闷,就你们那些兵,还有工事,能挡得住日本人?比张发奎也不到前沿亲眼看一看,大话也不能当炮用啊?梅婷进来,看到丈夫在屋子里来回转圈儿,一脸愤愤然的样子,就知道他又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了。</p>

  其实,唐秋离在观察第八集团军的阵地,张发奎也接到了报告,说是有一个特别年轻的上将,在那看着咱们的阵地好长时间,然后,后面的部队,不知道为什么,把埋完的地雷,又起出来,张发奎一听就明白了,这一定是唐秋离,整个国府没有这么年轻的上将。</p>

  后来蒋委员长有把唐秋离的建议,婉转的告诉了他,张发奎一肚子火气,作为军人,最怕被其他的将军瞧不起,给唐秋离打完电话之后,马上召开所有部队指挥官会议,严厉的布置了战备任务,在他的紧逼下,第八集团军的工事,总算初具规模,但离实际作战要求,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p>

  十月九日,中日谈判第二轮又开始了,日本外相河野桥太郎,拿出了日方修改后的条件,这次把华北也包括在内,具体内容为,在华北,中日双方军队,实现就地停火,以现有日军占领区为界限,延伸三十公里为非武装区,中日双方均不得驻有军队。</p>

  为保证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