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磨刀霍霍(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6:58      字数:3194
�减少淞沪地区的驻军兵力,他却跑到蒋委员长哪里,陈说厉害关系,软磨硬泡,让蒋委员长又给他增加了两个师的兵力,这样,守备上海地区的部队,就达到了九万余人。</p>

  经过第一次淞沪之战的惨败,日本国内掀起一股检讨军事失利,陆海各部队重新进行编组,注重空、海、坦、炮、步等诸兵种的合成和协调演练,从裕仁天皇以下,对中国的军力,做了重新评估,收起以前的轻视之心,把中队视为强有力的对手,认真对待。</p>

  尤其是主持中国北方军政的,支那魔鬼唐秋离的部队,更是被日本军界列为头号对手,这也是日军在华北始终保持庞大军力的主要原因,那些少壮派军官,把击败唐秋离的华北独立师部队,作为自己终极目标,日本国内上下齐动员,杀气腾腾。</p>

  还在中日南京停战谈判进行的时候,十月二十日,裕仁天皇诏谕日军大本营,编组新的对华作战部队,此时,日本军界内部陆海军,还是就战略方向问题,吵个不休,陆军坚决主张按照战前的计划,从华北发动攻势,平定华北之后,大军南下,攻击支那重要的商业和工业基地,苏杭地区。</p>

  而海军还是坚持先攻击淞沪地区,打开通往支那内地沿江的门户上海,海军舰队可以朔江而上,攻占支那首都南京,华东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武汉,从战略上把支那剖为南北两半,而后,陆军就可以分片吃掉处于隔离状态的支那军队。</p>

  两种意见争持不下,各不相让,吵得很凶,涉及到自己所属的利益,让步就是认输,裕仁天皇不动声色的看着,吵得脸红脖子粗的陆海两军高级将领们,都动了真火,裕仁心里一阵悲哀,陆海两军各自争战,是好事,体现了大日本帝人的勇气和精神。</p>

  可是,你们哪一个能体察朕的真实内心,了解朕的远大战略呢?都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此战不打则已,若打,就必须征服支那,单从哪个方向开始攻击,都不能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p>

  裕仁冷冷的喝道:“够了!”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天皇陛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刚才还顶架公牛般的陆海高级将领们,都闭上嘴巴,兀自瞪着互不服气的牛眼,回到座位上,看着裕仁天皇的脸色,揣测这位喜怒无常陛下的内心世界。</p>

  裕仁示意紧急从华北赶回国内参加军事会议的大本营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亲王,载仁朝着自己的天皇哥哥深深施礼,然后,把天皇的战略意图宣布给众将,概括来说,裕仁的战略意图就是,在支那华北和淞沪地区,同时展开大规模攻击,先夺取上海,而后,北、东两军在支那首都南京会合,包围华东重镇武汉,实现肢解支那的战略意图。</p>

  日军陆海高级将领们一听,都倒吸一口冷气,天皇陛下的胃口也太大了,不过,这倒是彻底解决支那问题最有效的方式,而且陆海两军再也不用发生激烈的争执,反应过来之后,一边敲着自己的猪脑子,一边拼命的鼓掌,各种赞颂之词,漫天飞舞般的包围了裕仁天皇。</p>

  天皇御前会议结束后,日军大本营开始着手紧张的筹备编组各路侵华部队,原上海派遣军残部,重新整编,加强一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的兵力,配属四个重炮兵联队,总兵力为十万人,由大本营参谋次长石原正雄为司令官。</p>

  该部的主要任务是,在原登陆地点实施登陆,目的是吸引在淞沪杭周边的中队紧急来援,以及把中国上海守军牢牢的吸引在上海外围,要求是,以最小的代价,吸引最多的中队带淞沪一带。</p>

  从朝鲜、台湾和日本本土,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