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夺取石家庄(2)
作者:
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01 字数:3191
下来,阎锡山不但责骂他贪图蝇头小利,准备拿老汉的家底儿去迎合唐秋离,还问他,是不是掌握兵权时间久了,可以直起腰板和我老汉说话了?这一通夹枪带棒的话,砸的赵承绶眼冒金星,惶恐不已,心里直哆嗦,出兵阻击日军的事情,连想都不敢想了。</p>
连忙发电报表示忠心,自己被眼前的小利迷惑住了,眼光不长远,没有领会阎长官的意图,无论是从前还是今后,唯阎长官马首是瞻,其他的人,一概不理,发完电报,心里还是不托底,赶紧收拾行装,连夜赶往太原,准备当面向阎长官请罪。</p>
坐在颠簸的汽车里,赵承绶心里还是犯糊涂,怎么也想不明白,整个冀西北地区,连着坝上草原,捎带着战略要地张家口,多大的便宜,怎么老汉还说是蝇头小利?他觉得越来越看不透,这位掌握自己命运的阎长官。</p>
其实很简单,阎锡山的算盘子扒拉得山响,张家口的重要性,他很清楚,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他才不要这个烫手的山芋,日本人能容忍战略位置重要的张家口,被自己占领着?还不得出兵反复争夺,有多少家底儿够填不满的窟窿的?</p>
唐秋离这个娃娃,心机深不可测,狡诈多端,他明面上给足我老汉便宜,实际上,是让我和日本人面对面的起冲突,一箭双雕,即消耗了晋军,又消耗了日本人,等到我老汉和日本人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他突然出兵,捡个便宜,一纸命令下来,张家口属于战略要地,应该放在全局考虑,我老汉抢抢不过,争争不得,还不干吃哑巴亏。</p>
阎锡山手捻胡须,带着冷笑,仿佛看透了唐秋离的用意,不上当,一个兵都不出,唐秋离追究下来,自有赵承绶顶着,也该给他一点教训了,没有征得我的同意,竟敢擅自做主出兵,再者,他吃准了唐秋离,根本不能让山西落在日本人的手里,即使把唐秋离得罪到底,山西有难,唐秋离还得全力救援。</p>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是自认为看透了这一点,阎锡山才敢屡次不执行唐秋离的命令,并且打定主意,以后,所有的战事,晋军绝不轻易参加,岂不知,阎锡山这样的做法和想法,为自己埋下了祸根,这次蔚县事件,让唐秋离彻底对阎锡山和晋军失去了哪怕是一点的信任。</p>
他绝不会允许在自己的战区之内,存在这样一股军事力量,影响整个战区的统一和协调性,此时,在唐秋离的心里,阎锡山和晋军,已经被除名,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未来主导山西的力量,非的八路军莫属,他宁愿把山西交给,也不会让阎锡山在这坏事儿,至于唐秋离是否如阎锡山所想的那样阴险狡诈,无法说清,不过,有一点可以保证,唐秋离之所以这样做,纯粹是为了全局考虑。</p>
张汉生在张家口外围恨恨撤兵之时,石家庄外围阻击战,已经打成一锅粥,唐秋生以两个旅的兵力,一鼓作气突入石家庄市区内,守备石家庄的一个联队的日军,根本无法防守这么大的防区,在外围阵地,一下子被独立师部队扫掉一个大队的兵力,日军联队长见事情不妙,连忙收缩兵力,退进市区,准备和中队打巷战。</p>
他接到冈村宁次的命令,死守石家庄,等待援军,防守需要实力,以两个大队的兵力,死守,日军联队长心里嘀咕,跟送死差不多,司令官阁下的命令不能不执行,拼命吧,日军士兵在联队长的指挥下,打得极其凶狠,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成了争夺的焦点。</p>
石家庄市区内激烈巷战的情况,报告给在外围组织防御的唐秋生,他微微皱眉,以两个旅的兵力,攻击只有一个联队防守的石家庄,还打得这样激烈,看来,自己的部队,已经习惯了大兵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