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 风波起(2)
作者:
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07 字数:3235
长勋鉴,东北之战事,一是师长指挥到位,料敌先机,二是我东指三十余万将士用命,拼杀疆场,至于铁汉个人,寸功未立,嘉奖之词不敢当,”唐秋离接到刘铁汉的回电,看完电文之后,略微一愣,多少有些意外。</p>
刘铁汉的心里,似乎不大高兴啊,好像一肚子怨气,他以前可不是这样,这老兄是那门子邪火?本想去锦州前线,和刘铁汉当面交流一下,了解他的实际想法,可时间上不允许,德国驻华大使冯。施德斯朗伯爵,又发来一封电报。</p>
那位德国元首,似乎有些等不及了,于是,唐秋离只好把这件事压下,一心准备出访德国的事情,他只带梅雪,通讯处长陈锋,山虎和二十八名特别卫队队员,随同自己出访的人员确定下来之后,唐秋离把自己关在屋里,开始准备一些必要的材料。</p>
然后,给各兵团司令官分别发去电报,告知自己出访德国的事情,并做了相应的安排,尤其是东北锦州前线的刘铁汉,外蒙古边防军的孙振邦,驻扎在徐州的苏鲁机动兵团司令官唐秋生,还有青岛海军基地的舰队司令官唐秋泉,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韩铁等人。</p>
出访德国期间,直属兵团由参谋长常风全权指挥,部队回到北平原驻地,冯继武的娘子关守备兵团,南下至武汉驻扎,作为华中一带的战略预备队,唐秋离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备自己出访德国期间,日本人在东南沿海一带有动作。</p>
这是他的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无需报告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日本人不敢在北方动手,东南沿海和华南一带,很有可能是日本人选择的下一个目标,对于侵略成性的日本人,唐秋离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必须预先防范。</p>
转眼之间,几天忙活过去,一切该准备和安排的事情,都已经妥当,就差最后敲定启程的日期,可就在这时,一股阴风,在民国大地上吹起来,而这股阴风的源头,就是战时首都,位于大西南的山城重庆。</p>
坊间的传闻有很多种版本,无外乎一件事,被誉为抗日英雄,北方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现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南京行营主任,华北独立师师长的陆军二级上将唐秋离,与日本人秘密达成和解,在接受日本人大量黄金之后,准备承认日本对中国东北占领的合法化,承认满洲国是个独立的国家,并且,正准备把驻扎在辽西一带的部队,撤回关内。</p>
应该说,这样的传闻很幼稚,太小儿科了,唐秋离率军与日本人血战长达六年之久,从东北打到华北,和日本人早就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怨,双方根本没有和解的可能,又接连收复华北和外蒙古地区,岂能因为区区一些黄金财物,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民族气节?</p>
可事情涉及到当前民国迅速崛起的第二号人物,风头和实力,稳压蒋委员长一头的唐秋离,就没那么简单了,给人以充分的遐想空间,坊间传闻不可信,谣言止于智者,所以,唐秋离接到情报处转来的,重庆情报站关于传闻的情报之后,并没有放在心上。</p>
可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因为唐秋离不予理睬而自生自灭,反而越传越烈,起初,只是坊间流传,后来,国内一些主流报纸,也发表文章,虽然没有当面质问,可也提出了许多疑问,整件事情,仿佛有一个幕后黑手,在推波助澜,把事情搞得越大越好。</p>
随即,有一些貌似专业人士,在报纸上撰文,就这件事情,论证其可能性,唯一的依据,就是唐秋离在有机会、有能力、更有实力的情况下,为何不收复东北地区,反而从已经收复的辽东半岛和奉天撤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