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带着阴谋来(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12      字数:3140
坐困愁城,日本人北挡南攻,一步步往曼德勒方向压过来,亚历山大实在没有了主意,他将英军在中南半岛所面临的危险局面,详细的汇报到了本土,在电报的最后,他说了这么几句话,“如果没有外部力量,打破日本人的南北夹击,曼德勒将会是东南亚大英帝队的最后葬身之地。”</p>

  惯于耍手腕和阴谋诡计的亚历山大将军,这回没有危言耸听,故意吓唬国内那些高官,他是实在没撤了,亚历山大也不止一次考虑过参谋长弗朗西斯的建议,主动上门去找中国人唐秋离,可他顾虑重重,从内心来说,他及其不愿意看到中国人的势力,进入缅甸和东南亚一带。</p>

  中国有句俗话“请神容易送神难,”与唐秋离见过一次面,亚历山大不知道为什么,对唐秋离的戒心空前的大,再有,不久前,自己还调集重,与日本人合作,要与中国人决一死战,这一掉头,就去求援,晓是亚历山大脸皮够厚、拿撒谎当饭吃,也过不了这道心理障碍。</p>

  接到亚历山大来自东南亚的情况报告,英国国内立即慌了手脚,本来,在敦刻尔克,英军已经丢掉了全部的主力部队,本土应付德国人的大规模空袭,尚且吃力,更让英国人恐惧的,是希特勒将大批部队,集结于英吉利海峡法国一侧,摆出随时都要渡海攻击的架势。</p>

  英国人守住本土,兵力都捉襟见肘,那有力气去支援远在万里之外的亚历山大,此时的英国政坛,刚刚经历了变故,被希特勒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首相张伯伦,被愤怒的上议院议员们轰下台,前英国海军部部长,主战派核心骨干丘吉尔上台。</p>

  丘吉尔的手腕儿和对局势的洞察力,张伯伦拍马都追不上,他一下子就抓住了东南亚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亚历山大救不了自己,国内没有能力去-救,唯一的可能和希望,只有中国人出手,中国人与日本人打了几年的仗,仇恨早就难以化解。</p>

  也许,那个国民政府的蒋委员长,正迫不及待的等着英国人主动开口,中队在中南半岛中国一侧,集结了几十万兵力,就很说明这一点,亚历山大这个蠢货,近在咫尺的援军,不懂得利用,反而向国内告急,真不知道他在东方这几十年,是怎么混的?</p>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满精,就是利用中队,入缅作战,拖住日军,从而掩护英军撤往印度,这一点,是英国所有军政高官的一致共识,英国人没必要在缅甸与日军打死打活,更没有义务为中国人清除敌人,让大英帝国的士兵,为中国人作战。</p>

  丘吉尔的办事效率极高,接到亚历山大电报的第二天,就电令英国驻华大使哈勃.海德森斯,立即与国民政府接触,就与英国和美国,结成战略同盟一事,进行前期磋商,与此同时,英国政府组成了一个规格颇高的代表团赴华,竭力促成此事。</p>

  丘吉尔老奸巨猾,他很清楚,以目前英国人被德国人压着打、自顾不暇的局面,在中国领导人心目中,恐怕分量不够,或者说,英国会做出极大的让步或者损失在东南亚的根本利益,才能促成与中国结盟,所以,丘吉尔就拉上老兄弟美国人,一为壮声色,二来增加砝码。</p>

  美国人也不傻,本来,日军在中南半岛,对英国人发动的狂风暴雨般的攻势,没有涉及到美国在吕宋岛、棉兰老岛、苏禄群岛等南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可日本人对英国人动手,引起了美国人极大的戒惧,他们非常害怕日本人如法炮制,对自己也来这么凶狠的一击。</p>

  美国人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实力与英国人不相上下,自认为也不够日本人啃的,本来打算与英国人结盟,可还没等提上议事议程,英国人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