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章 想算计谁?(2)
作者:
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12 字数:3258
��血,玩儿空手套白狼,是丘吉尔在二战时期的拿手好戏,为了充分显示英美两国对中国的尊重,以及体现中国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重要性,中英美三国,共同组建中国战区指挥部。</p>
国民政fu的蒋委员长,为中国战区总司令,因为蒋委员长贵为一国元首,不可能亲临战场,这个总司令,更多的体现在荣誉和象征性意义上,但是,三国的军队,总得有个前线指挥官吧,这个差事,就落到英军驻东南亚总司令亚历山大中将身上,他担任副总司令,并负责战区的日常军事指挥。</p>
也就是说,中国大陆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所有三队,都归亚历山大指挥,这权力可就大了去了,美国三星将军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国民政fu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陈诚,担任副参谋长,就算脑残的人,也能看得出英国人的用心,把蒋委员长高高挂起,将军事指挥权,牢牢的抓在手里。</p>
中美英三方,在重庆签署了《中美英三事同盟条约》,并以会议公报的方式,向全世界公布,新成立的中国战区指挥部组成人员,随同公报一起公布,蒋委员长的大名,赫然列在首位,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英美认为自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蒋委员长认为自己的收获更大,可谓是皆大欢喜。</p>
蒋委员长比英国人和美国人还要高兴,他认为自己捞到的实惠最多,十个步兵师的全套装备,三亿美元的无息贷款,说是武装中队,唐秋离的华北独立师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连一发子弹和一个美元都捞不着,都落入自己的腰包,用在中央军部队身上。</p>
蒋委员长和英国人、美国人,都在为能签署军事同盟,而弹冠相庆,而心满意足,唯独准备被蒋委员长和英国人、美国人,拿出去打头阵的唐秋离,似乎被人所遗忘,遗忘的很彻底,这位中国的第二号人物,连在中国战区指挥部成员的名单上,都没有出现只言片语。</p>
英美不了解中国的内情,以为蒋委员长这位中华民国的元首,可以代表中国的一切,蒋委员长是有意不提,怕英国人和美国人,见到唐秋离的实力之后,改弦易辙,丢下自己,单独与唐秋离结成军事同盟,自己岂不是替他人作嫁衣裳,空欢喜一场?</p>
不知道的,压根就没有想到,知道的,有意不说,唐秋离就被彻底凉在一边儿了,除了蒋委员长之外,另一个最高兴的人,就是在曼德勒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的亚历山大,天上掉下里一顶乌纱帽,而且是大好几号的官帽。</p>
本来,亚历山大向国内告急,是想督促国内想办法,与唐秋离接触,达成中国人出兵缅甸的目的,如此一来,曼德勒之围可解,自己也不必厚着脸皮,与那个令人生畏且野心勃勃的唐秋离打交道,既不丢了英国绅士的面子,保存了大英帝国将军的尊严,又让自己摆脱了被日本人包饺子的命运,亚历山大做梦都能乐醒过来。</p>
英国人、美国人和蒋委员长,在重庆眉来眼去,玩儿袖里乾坤,远在腾冲的唐秋离,早就接到了情报处的情报,甚至三方在什么时间会谈,参加的人员有哪些,会谈的内容是怎么,达成了什么协议,都在第一时间摆在唐秋离的案头。</p>
夸张一点儿说,对于会谈的进程和内容,唐秋离比蒋委员长知道的还清楚,他冷冷的看着重庆的舞台上,中英美三方势力,轮番粉墨登场,不动声色的心里暗自发笑,弄的挺热闹,英国人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能挡住本土不沦陷,已经累的要吐血。</p>
德国元首阁下,还是很上路的,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对英国人穷追猛打,隔着英吉利海峡,每天把几千枚航空炸弹,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