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艰难的说服(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22      字数:3151
��握空中优势的制空权,以最快的速度,击穿苏联人的一道又一道防线,迅速夺取其战略要点和主要城市,中国有句成语,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犀利的攻击箭头,在连续作战几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之后,锋锐也会顿挫,失去攻击力!”</p>

  “随着作战物资的不断消耗,后勤补给线的无限拉长,您会发现,制约部队攻击速度的,不仅仅是苏联人的抵抗,或者是不断增加的伤亡,而是机械化装备,缺乏油料补给,一线部队缺乏弹药补给,而带来的困扰等等因素,所有的现实困难,都会迫使德队,不得不放慢攻击速度!”</p>

  “不是不想攻击,而是缺乏后续的攻击力,这样的话,严峻的问题就出现了,苏联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那个集权制的国家,会从最初的惊慌之中,清醒过来,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动,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会迅速弥补苏联人在作战初期的损耗。”</p>

  “等德队补充完毕,重新发起攻击的时候,您就会发现,又将面对新的强劲的对手,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下去,元首阁下,德国有多少战争资源,能提供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且,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一旦从最初的重创之中,缓过气来,必然会进行凶狠的反扑。”</p>

  “在巴巴罗萨计划的每个进攻方向,都会出现反复的拉锯战、纠缠战,到时候,元首阁下会陷入两难的选择,无法迅速击败苏联人,又无法脱身于苏联战场,德队的精锐力量,都被牵制或者是消耗在苏联战场,那样的后果,是最可怕的!”</p>

  “所以,德队最擅长的闪电战,在应用于幅员辽阔的苏联时,会遭遇到实际的困难,关键只有一点,苏联人的战略空间巨大,他们可以后撤几百上千公里,重新构筑防线,元首阁下,我绝不是危言耸听!”</p>

  唐秋离这一番分析,丝丝入扣,如同他将对苏联的战争,提前预演一遍,而且,得出的结果,是让希特勒无法接受的,希特勒听得目眩神迷,神情显得非常沮丧,他两眼发直,一言不发,显然还震惊在,唐秋离描述的可怕前景之中。</p>

  唐秋离将希特勒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自己的话,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没有让这位顺风顺水的德国元首猛醒,趁热打铁,既然下了一副猛药,再加一剂又何妨!</p>

  唐秋离的语气,愈发的平静,但说出来的话,却毫不留情,“德国在苏联战场,陷于胶着状态,大部分的兵力、物力和资源,都不得不为应对这种糟糕的状态而服务,可是,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我相信德国优秀的将军和元帅们,甚至包括元首阁下,还没有意识到!”</p>

  希特勒的精神有些恍惚,老实说,唐秋离的这些话,对他的信心,是个极大的打击,他不敢相信老朋友为他描绘的可怕结果,可唐秋离的话,又无法反驳,换个角度来说,唐秋离只是在自己的一再要求之下,说出了他个人对苏联战争的看法和判断,自己大可以不听,或者仅仅是作为参考意见罢了!</p>

  希特勒不愿意相信,是有原因的,因为,自欧洲战争爆发之后,德国的情报机构,加强了对苏联的各方面情报的搜集,德国的情报机构,尤其是海外情报局,给元首的情报之中说:“苏联经过三十年代斯大林的几次大清洗,尤其是对军队高级指挥官的清洗。”</p>

  “苏联军队之中,有经验的指挥官,几乎都被清洗掉了,登上指挥岗位的,都是一些缺乏指挥经验和才能的政工人员,苏军部队的士气,极为低落,民众对布尔什维克的统治,极其不满,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而且,在苏联国内,酝酿着反抗布尔什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