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八十五章 决定不变(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35      字数:3138
  但唐秋离没有看到的是,在走廊上,赵玉和叫住一名通讯处的军官,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以我的名义,马上给在赤塔一线的刘副师长,中南半岛的唐副师长发电报,告诉两位副师长,师长只带着两个旅的部队,去阻击苏军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请两位副师长务必制止!”</p>

  看着赵玉和的背影,唐秋离无声的摇摇头,他理解赵玉和的心思,害怕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但自己却必须这样做,读力师在外蒙古战场上的兵力使用,已经达到了极限,孙振邦的外蒙古野战兵团,围攻和追击苏军第三十七集团军,抽不出兵力来,何况,他们在与苏军赛跑,更不可能有部队赶到苏军前面去。</p>

  直属兵团十个旅的兵力,一半儿要在唐努山脉和乌拉尔山脉一线,阻击苏军西撤,说实话,面对苏联外蒙古方面军主力一百余万人,直属兵团五个旅的兵力,所构成的阻击线,薄弱得更一张纸差不多,更大的意图,是在与给斯大林施加压力,有空城计和虚张声势的意思。</p>

  另外一半儿的兵力,撵着撤退的苏军打,也是使出了全部的力气,如果不是摸准华西列夫斯基,急于撤离战场,绝不愿意纠缠的心理,唐秋离是不会兵行险招,二十七八万部队,分成两部分,前堵后追苏军一百余万人。</p>

  因此,阻击库伦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南下,救援从塞音山达战场,败退下来的苏军,为孙振邦的部队争取时间,只能是自己手里仅有的两个旅兵力,只有在围歼苏军第三十七集团军之后,孙振邦才能腾出手来,做下一步的打算,唐秋离计划,一举拿下库伦,以使在外蒙古地区的部队,成为继东指部队之后,第二道纠缠远东地区苏军的防线。</p>

  虽然此举貌似危险,但唐秋离是经过深思熟虑,综合衡量战场态势之后,所做出的决定,苏军第三十五集团军指挥官,不会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救援第三十七集团军身上,还有库伦需要防守的,刘春的四个骑兵旅隐蔽的开赴米努辛斯克方向,苏军指挥官并不知晓。</p>

  所以,库伦方向苏军能派出来的兵力,至多一个军加上配属的部队,五六万人多一点儿,自己手里有两个精锐的机械化步兵旅,接近四万人左右的兵力,加上刘粹刚的航空兵配合,打一场势均力敌的阻击战,没有问题,但自己知道,赵玉和的担心,不无道理,万一库伦方向的苏军,倾巢而出,阻击战会打得非常艰苦。</p>

  但这只是万一情况,唐秋离坚信自己的判断,而且,也相信孙振邦,在库伦苏军出动之前,追上第三十七集团军,如此,则万事大吉了,还有什么危险存在,反过来,还要命令孙振邦部队,直取库伦。</p>

  面对外蒙古战场,敌众我寡的态势,虽然局面对自己非常有利,但改变不了事实,唐秋离不是没想过,调袁景豪的华北野战兵团或者是冯继武的娘子关守备兵团,加入外蒙古战场,但从整个东方战场的大局来看,这两个兵团,一动不敢动。</p>

  相比较,刘铁汉东指部队,面临的压力,比自己更大,那可是整整苏军三个方面军几百万兵力,如果曰本人得到了情报,却因为关东军元气大伤,或者说,被朱可夫打破了胆,而不敢反过来咬苏军一口,那么,拖住远东苏军撤离速度的,只有刘铁汉的部队,同样,非常危险。</p>

  所以,冯继武兵团和袁景豪兵团,是随时都要开赴远东战场的,尽管不是与苏军正面对战,但若是让斯大林感觉到巨大的压力,而被迫坐到谈判桌前,没有足够的兵力,是无法办到的,“也不知道,于得水和沈俊,将苏军急于撤离的情报,透露给曰本人没有?曰本人不参加这场三方混战,会失去很多乐趣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