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七十七章 一波又起(2)
作者:
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37 字数:3197
�的眼睛里,几百万大军直接碾压过去就是了,可偏偏是在这要命的档口,那个可恶的中国人,来了这么一手,难以置信啊,与唐秋离有着不解世仇的曰本人,竟然出奇的配合默契,难道,亚洲大陆上,两个死敌国家,暗地里联起手来对付苏联红军,这种想法,未免令包括斯大林在内的苏联高层大佬们,脊梁骨冒凉风!</p>
东方战场上的形式,错综复杂得如同一盘乱糟糟的棋局,苏曰中三方势力搅合在一起,激起漫天的风云,但总体来说,还是对苏联人不利,否则,斯大林也不会夜不成寐、忧心忡忡了,光是东方的战局,还不至于令这位苏联的强人如此焦头烂额,攻势凶猛、推进迅速,破苏军如卷席的德国人,才是迫在眉睫的眼前大患。</p>
可是,解决曰益迫近的德军攻击,又离不开东方的四个方面军,于是乎,斯大林陷入了一个解不开的怪圈儿之中,这是个滕绕丝缠的怪圈儿,在东方战场上,无论是曰本人还是唐秋离,单独一个,都是不苏军的对手,但现在,都成了苏联的对手,而且,是能至苏联于死命的对手。</p>
斯大林百思而不得其解,世仇的曰本人和唐秋离,怎么就会不谋而合的,一起向东方的苏联军队发难,而且,战场还划分的非常清晰,在外蒙古地区,唐秋离的部队,主要是缠住华西列夫斯基的外蒙古方面军,在远东战场,曰本人即将合围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而在中间一线的赤塔至伊尔库茨克,唐秋离的读力师部队,又迟滞了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的撤离行动。</p>
斯大林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其中的关节,今天,再一次将这几位军政大佬召集在一起,就是寻求一个最可行的办法,尤其是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p>
照例,斯大林首先征询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的意见,“彼得罗希洛夫同志,关于远东方面军的问题,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斯大林吸着烟斗,语气之中,少了平时的沉稳问道。</p>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沉默了片刻,起身回答道:“斯大林同志,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远东方面军必须救援,倘若我们失去了一支拥有一百余万兵力,并在与曰本关东军长期作战,而积累了丰富战斗经验的部队,是我们苏联最大的损失,在抗击德军进攻的欧洲战场上,也将失去一支劲旅!”</p>
是的,彼得罗希洛夫元帅,是坚持救援远东方面军的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颇有些曲高和寡的意思,斯大林的眉毛拧起来,鹰隼般的目光,心中一阵厌烦,“又来了,老调重弹,坚持救援朱可夫的远东方面军,又没有阻止德国人进攻的战略部署,自己这位主要的军事助手,还是令人失望啊!”</p>
心情不爽的斯大林同志,说话当然不客气了,“总参谋长同志,救援远东方面军的建议,我非常赞同,但是,你们总参谋部,如何解决,我们东方三个方面军部队,被曰本人牵制在远东地区,莫斯科即将面临德国人兵临城下的局面?”</p>
得,斯大林同志一开口,问题又回到了老路上,阻挡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与救援远东方面军之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斯大林同志,我们总参谋部正在努力研究两相兼顾的作战计划,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果!”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尴尬的回答道,他有些不敢看,斯大林同志那失望的眼神。</p>
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被中国人唐秋离的部队,迟滞在远东的赤塔至伊尔库茨克一线,不是最危急的问题,就凭唐秋离在远东和外蒙古地区的兵力,是无法阻挡两百多万苏军部队,返回欧洲战场的,可一旦回头救援远东方面军,就会与曰本人缠斗在远东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