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八十一章 谈判的筹码(2)
作者:柳外花如锦      更新:2022-10-10 17:38      字数:3204
好的,与虎谋皮还差不多,第一次外蒙古战争,苏联以不光彩的方式,被迫谈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失去了整个外蒙古不说,还割肉啊,接下来的几次外蒙古战争,苏联也没有占到便宜,斯大林根本再没有想过谈判之类的问题,与那个让苏联损失惨重的中国人之间,任何形式的谈判大门,都永远紧闭了。</p>

  现在,莫洛托夫竟然提出这个建议,斯大林的内心,复杂得无以言表,而且,现在也不是谈判的时候啊,唐秋离处处占着上风,一百余万兵力,陈兵在赤塔至伊尔库茨克一线,堵着两个方面军回撤的通道,在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又摆出堵住外蒙古方面军的去路的阵势。</p>

  可以这样说,苏联在东方的部队,除了曰本人的威胁之外,唐秋离的部队是最大的隐患,这个时候谈判,苏联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许,是根本无法接受的条件,那个贪得无厌的中国人,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狠宰一刀,这是他的一贯做法,何况,现在的刀,攥在唐秋离的手里。</p>

  斯大林很想暴怒的叱责,“胡说八道——你是不是想将整个红色苏联,都送给那个卑鄙的中国人?”但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是莫洛托夫,从来不做无把握之事的莫洛托夫,“理由——!”斯大林沉闷的扔出两个字,这已经是他所能忍耐的极限。</p>

  斯大林同志的反应,尽落在莫洛托夫的眼里,平心而论,在思考乃至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自己内心的痛苦,甚至比领袖还要强烈,做出决定的,是斯大林同志,可与那个中国人打交道的,是自己,谁有自己那样的切身感受,面对那个中国人时候的无奈和屈辱,痛恨和郁闷。</p>

  莫洛托夫完全理解斯大林同志的心情,如果有其他的办法,自己绝不会出此下策,而斯大林“理由”两个字,包含太多的含义了,“斯大林同志,理由很简单,形势所迫!”莫洛托夫也是简洁明了的回答道。</p>

  就这几句话,让斯大林濒临暴走边缘的情绪,如同泼了一桶冷水般,温度急剧降下来,“形势所迫!”包含了多少无奈,苏联在东方地区的部队,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充裕的时间,来同时应对曰本人和唐秋离这两方势力。</p>

  曰本人想要吃掉远东方面军,没有谈判的可能,而在远东方面军脱离险境之后,唐秋离部队如何动作,还是未解之谜,倘若在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回头救援远东方面军的时候,唐秋离的部队在背后插上一刀,恐怕,三个方面军的部队,都会陷在远东战场。</p>

  就算唐秋离不乘人之危,在救援远东方面军之后,与曰本人血拼一场的部队,还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突破读力师部队的封锁线吗?就算读力师部队不正面作战,沿途袭扰破坏交通,迟滞和拖住苏联在东方的部队两个月的时间,德国人恐怕已经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大楼上,挂起纳粹旗帜了。</p>

  还有,现在外蒙古方面军的处境,只是唐秋离一个人的部队,就能将苏联的四个方面军,留在东方一个月的时间,先与曰军血战,再与读力师部队纠缠之后,赶回欧洲战场的部队,还能剩下多少兵力和战斗力?</p>

  一句“形势所迫!”道出了多少无奈和心酸,品味这四个字,斯大林满嘴的苦涩,做出决定如此之难,甚至超过了救援远东方面军的决定,“莫洛托夫同志,我们将要拿出什么条件,才能满足那个中国人的贪婪?”一瞬间,斯大林似乎苍老了许多,鹰隼般的眼睛,失去了锐利的光芒,有气无力又艰难的问道。</p>

  见到领袖如此的痛苦,莫洛托夫的表情,浮现出痛苦之色,他知道,唐秋离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