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6)
作者:
浪子刀 更新:2022-12-26 14:00 字数:10436
msp; 大西洋联盟对这样的作战计划措手不及,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里尔到圣康坦之间进行全线防御。事实上,这个计划早在最初被提出来的时候,德国陆军元帅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就曾和李开邺讨论过一些粗略的可能姓。
李开邺当时给他的回答是完全可行,关键是坦克和装甲车的水准,最好是按照这一要求设计坦克、战车和运输车,并在此后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个地区加强工程攻坚,确保后续的运输补给能力,如果能采取空运则要更好一些。
德国人的运气非常好,t-20和t-25系列坦克恰好都能符合这个要求,在t-20基础上研制的pz1型坦克在整个欧洲的轻型坦克中也属于是第一流的,pz2是在t-25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中重型坦克,结合了德国自己的很多想法和优势,相比t-25型坦克有着非常大的进步。
德军的战斗力加上中国的军事装备所产生的威力是很惊人的,在短短几天时间,pz系列的钢铁洪流迅速摧垮了法军在中部的薄弱防御力,德军穿透之后就从中路直逼巴黎。
大西洋联军在里尔地区的防御迅速收缩后撤,试图救援巴黎,而德军在比利时聚集的大军则顺势冲破防御。
在两面的南北夹击下,联盟陆军进退两难,只能向鲁昂地区撤退,法军甚至来不及全国动员,巴黎就被德军在最短的时间攻破,法国政斧被迫撤到雷恩。
首先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是杨震麟,此时的他正在调集北线集团军准备从雅宾斯克出击,大军压上,逼迫俄军在东线调集大量的部队防御他,给他一个机会全线歼灭俄军的主力。
杨震麟、蔡锷是中央陆军学院和中央军事大学的同学,也曾一起参加一战的对俄作战,命运总是这么奇特,原本该是他担任蔡锷副手,现在则成了他担任整个北线集团军的总指挥官。
为了这场战争和闪电突袭,他和德国人一样秘密准备了几年,正式开战之后,他就立刻率军向伏尔加河而去,22个扩编师分成六个军,总计127万人的军队,坦克和装甲车总数超过12000辆。
这样庞大的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突袭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战术,俄军唯一的对策也是用同等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抵挡。
在和中国的作战中屡屡吃亏的俄军已经学聪明了,这一次,他们并没有让军队快速冲过去,而是稳步向前扩展防线,并在最短的时间将远东第一、第二和第三集团军的总兵力扩大到244万人,利用庞大的坦克群相抗衡。
在无法确定中国新型坦克的优势之前,俄军采取这种稳步防御的策略是最正确的。
杨震麟并没有意外,他一边向国内增调新的兵力和更多的机械化部队,同时放缓进展,改在奥伦堡和乌法进行防御作战,并伺机寻找对手的破绽。
他的任务并不复杂,重点是吸引俄军大部分的实力,争取在对中国有利的地区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如果最终的决战一定要深入到俄国内部,特别是得在莫斯科地区展开,那就得不偿失了。
北线是中国两大战区中心,随着国内迅速扩大军备动员,1939年底9月,在北线的兵力已经扩大到472万人,俄军同样在大规模扩张兵力。
这一战注定是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中国人也好,俄国人也罢,谁都退不起,输不起,特别是俄国人,他们已经输到了一种无法承受的极限。
此时,所有的俄国人都愿意拼舍掉一切,只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收回他们曾经失去的一切。
在这样的时候,再多的武器优势都已经很难起到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