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祭品(2)
作者:寒冬三月      更新:2022-03-26 06:19      字数:5574
�一亮,噌噌几步就奔出酒窖,直奔景田的房间,在景田放置杂物的位置找到了当时以为无用,落满灰尘的小木匣子。

  这是存放配方的木匣子,董库当时看了眼,没有当回事,他不会以为这纯木板,薄薄的匣子会有夹层一样的狗血机关,但他清晰的记得盒盖内有数个镂刻的字,当时只看到是篆字,而且是夏凉、春秋温、冬热,现在看来,这应该是早年表示温度的一种方式,或者说,常年的供热标准。

  果然,再次看到盒子,看到那些篆字,董库明白了,这就是明朝时,还没有温度计,对温度的一种判定和表述。

  当他翻过盒子,看到底部的一刻,他眼前一亮。

  盒子的底部漆色斑驳,显然是后期涂抹上去的斑驳之处露出了几个刀刻的痕。在洞窟就掏出刀,慢慢的扣掉这些漆的时候,看到了几个文字,七十七度。

  七十七度?

  董库眼睛眯了起来,他快速的换算,将这个有可能是华氏温度的数字换算成摄氏度,他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二十五度。

  原来,酒窖的温度还有标准啊!

  董库感叹着。他瞬间明白了,盒子内部镂刻的也是温度的标准,只是那时候是用寒、冷、凉、温、热、烫,凭借口口相传的感觉,凭借经验来判定具体温度的方式。盒子底部的显然是清朝以后,温度计流入中国才哟逇华氏度。

  明白之余,他对中国民间的智慧更是感叹。那个秘方要是不细心,根本不会知道酒窖还需要恒定的温度,就算得到配方,窖藏这块掌握不好,存上几年的酒恐怕就要变质了,不会出现现在喝到的女儿红了。

  聪明还是悲哀,董库说不清楚。民间这种留一手,导致很多的绝技和技术失传,那些凭经验来的诀窍,没有师傅传授,或许终其一生也难以找到关键,随后就此失传。

  想明白了,他将盒子干脆直接毁掉,两手一合,就将盒子压碎,让这个秘密深埋心底,作为开酒厂的唯一关键技术保留起来。

  他刚刚将手里的盒子碎屑扔掉,左伯阳等就一个个的返回了宅院。

  看着一个个大口袋,手榴弹箱,子弹箱,董库想了下说道:“八号去开辆卡车过来。将偏房酒窖里的酒坛全部装车,挡住这些财物,我们一会出发。”

  “是!”

  八号应声离去。

  “左副官,那些日军全安排妥当了吗?”

  “安排好了,值岗的多闻了会。估计再有十几分钟就该醒了,其余的都扔到了床上。”

  “好,动作快,将东西装车,我们还要演出戏。”

  说着,董库拿起一瓶酒。仰头喝了几口,随之递给左伯阳,翻身回到了屋子里。

  近卫们动作飞快,在卡车开来后,将麻袋箱子装进车,将酒窖里三十余坛酒摆在外边。挡住了那些箱子。

  十几分钟后,一切恢复了宁静,村子里黑灯瞎火的,没有丝毫动静。

  村口,五个站岗的日军混混僵僵的睁开了眼睛,看到满眼的黑暗,一愣。一下子清醒,端起枪四处的看着,待看清是在岗哨位置的时候,先后醒来的几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怎么就谁着了?

  村子里几个昏暗的光点让他们迟疑的站在那里,没敢乱动。都担心站岗期间睡觉了,会遭到处罚。

  随着一个个站岗的醒来,房间里的日军也昏昏沉沉的睁开了眼睛,看到天还没亮,又倒了回去。继续酣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