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苗毒蛊术(5)
作者:雾非雾      更新:2021-10-04 19:26      字数:27669
商周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像是左氏春秋中就有记载说:皿虫为蛊。这句话。这是说蛊是一种毒虫,养在瓦罐这一类的器皿之中。

  另外在左传当中,也曾写道:谷之飞,亦为虫。注曰:谷之积,则变为飞虫,名曰蛊。照字面上的解释,这种飞虫其实是无毒的,而用来害人的则是用人工培养的毒虫。

  在明代的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有言及蛊的养殖方法: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及此名为蛊。而在古代的政府朝廷,甚至还有专门专职的巫官负责养蛊下蛊。

  通常养蛊的方法,就是取一个大瓮,然后将蠍子、蜈蚣、蛇、蟾蜍等毒物,置于其中让它们自相残杀,然后取剩余最后最强的残存者,作为施术的药引。而放置毒虫的种类及数目,通常并没有一定,但如果放的越多种,那就要等上越久的时间,才有办法让他们进行适者生存的淘汰竞争。

  可是到了近代,大多数的人都只知道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具有养蛊下蛊的能力,但是对真正的情形却不大了解。

  而苗人养蛊的方法,是先到深山人烟罕至的丛林之中,寻找香气浓郁的古木根部,挖寻那沈睡中的原始蛊虫。这些蛊虫历经数千万年都没有什么进化,生态还保持着非常原始的构造。

  苗人将这些蛊虫放置在一个大瓮之中,然后敲鼓念咒,唤醒那些沈睡中的蛊虫。蛊虫听到鼓声之后,以为是打雷了,就会清醒过来,可是当它们醒过来后,身边并无树液可以吸食,因此就会开始自相残杀。

  这些蛊虫们既不打架也不互相厮咬,只是各占一方彼此对歭,接着不久之后,就会有一只力量最弱的蛊虫主动投降,此时大家蜂拥而上,把那只虫给吸乾殆尽,然后又会继续进入沈睡。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苗人又再重复打鼓念咒的动作,把虫儿们给唤醒,一直到剩下最后最强的一只。而那只吸食掉所有同类精髓的虫王,就是苗人们所谓的蛊了。

  传说中苗族的女人,会对心爱的男人下蛊,如果他们变心的话,苗女就会催动蛊虫,让他们肠穿肚烂而死。苗人叫这种能放蛊杀人的苗妇,名曰:放草鬼,她们遇有仇怨或嫌隙的人,动嘎就施蛊放之报复。如放于体外,则蛊虫会蚕食对方五体四肢,如果放于体内,则食尽其五脏六腑。

  苗妇之所以喜欢放蛊,据说是因为如果她们不放蛊伤人的话,自己就会反受其害。如果放蛊中一人的话,蛊妇可保自己三年无事,中一牛可保一年,中一树可保三月。猪也可以但狗就不行了,因为蛊妇怕狗所以也不吃狗肉。

  而且这种蛊术通常是母女之间相互密传,苗人之子多畏其母之法,而不肯学习。传说中一个蛊妇如果有三个女儿的话,那其中一个必有向其母亲习蛊的事情。

  但是偶尔也有强迫的情形发生,比如说这个苗妇如果找不到传人,那她就会向中意的女子下蛊,然后强迫对方向她学习。

  但是在苗族当中,如果让人知道有会施法养蛊的妇女,那通常都是将其斩首于市街,到了嘉庆年间法律比较严厉之后,则是卖于市街,结果少数民族的蛊术就这么传入了汉族里头。

  而蛊毒的种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金蚕蛊、蛇蛊、或是植物蛊等,而所有的蛊虫当中,就属金蚕蛊的毒性最强。传说中这种金蚕蛊的抵抗力很强,不但水淹不死、火烧不怕、甚至用力打也打不死它。而且金蚕蛊一侵入人的肚子当中,会吃光肠胃,让人肠穿肚烂全身痛苦而死。而这个向赵萍施蛊的人,就是向她下了最狠毒的金蚕蛊毒。

  小灵皱着眉头说:看来这个下蛊的傢伙是个养蛊的行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