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凤池(2)
作者:
古龙岗 更新:2023-01-12 12:27 字数:3528
�嵌入皮肉之中,血水把整个鞋子都浸透了。
山东即墨人马玉麟,也是个浪迹江湖的能人。他虽腰粗个大,但行动敏捷,可以像猿猴那样“缘墙升木”7。马玉麟先于甘凤池在扬州一家巨商家作宾客。可商人仰慕甘的名声,在款待上远远超过马玉麟。这使马玉麟很不服气,指名要和甘凤池决一胜负。比试进行得非常艰苦,双方斗打了一天,也没分出高低来。甘凤池心想,像马玉麟这样的劲敌,光拼气力是不行的,必须费些心机,才能就势取胜。第二天再斗时,他便留心找马的破绽。马玉麟猛然直前,想抓住他。他却轻轻闪过,用双指顺着一拨,马玉麟收不住脚,便踉跄倒地。马玉麟被打败后,自觉没有脸面,也不向主人告辞,偷偷地离去了。
甘凤池与武林中人交手,一般都不主动逞强,而且适可而止,绝不做置人死地而后快的事。这是他宽厚仁义之处。他常对人说:“吾力不如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8可见他对自身实力的估计是客观谦逊的。
甘凤池也有遇到高手而失利的。一天,他带徒弟上街,有位柴夫,因为不小心碰了徒弟,被撕破衣服。双方发生争执,进而又动起了武。甘凤池为帮徒弟,打出一拳,不料未伤着柴夫,自己反而倒在地上了。还有一次,他到庙里看戏,人们知道他有站如木桩入地的功夫。所以,即使场上再挤,大家也不靠拢他。一位跛脚乞丐,毫不顾及,不但拼力向他挤来,而且故意进行挑逗。他急了,挥拳猛击,经大家解劝,才算停止。可那乞丐竟毫不在乎地说:“鸡肋何足当尊拳,受之无所苦。”9他听了后,惊愕万分,知道又碰上高手,不禁感慨良久。从
此,他对人愈加克制,不敢随便弄性使气了。
甘凤池的声名远扬,有很多人起来拜他为师。其中也有一些是经过较量后,自觉不如,才执弟子礼的。甘凤池途经山东济宁时,当地豪族李公子,也是个很有本领的人,听得甘凤池来到,特拜帖设宴接风,顺便也想窥探一下甘的功夫。两人相见,折腰寒喧之际,李趁势举腿,越甘头顶而过。甘凤池假装毫无觉察,宴罢辞归。李正为他的杰作而高兴时,甘凤池却遣小僮送来一个小纸包。原来当李抬足时,甘凤池已伸手掏了他曲下裆。纸包里面,就是从裤子上撕下的一块小绸片。李佩服之极,亲到客店陪罪,诚心向甘拜师受业。
甘凤池精通气功,还能以此治病。同乡谭姓的小儿子,19岁得了痨病,四方求医,均无效果。甘听到后,“夜与合背面坐”10,运气进行救治,不到两个月,那青年就身健如初了。
康乾之际,号称盛世,但广大人民照样贫困痛苦,各种矛盾交错复杂。甘凤池虽间或混迹于王府和达官贵人之中,更多的还是与中下层群众相区处。江南本来就是个多事之地,康熙以后,由于统治者的收买和竭力笼络,绝大多数地主文人已与清廷沆瀣一气。与此同时,反清潜流仍时隐时现。甘风池既然接触三教九流,而暗存的反清活动,又主要在此类人士中传布扩散,因此,很自然也会被牵连进去。康熙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间(1706一1708),江、浙、山东等省发生追捕一念和尚及与之关连的“朱三太子案”(朱三太子,据传系明朝崇祯皇帝的儿子)。凤池因“事内有名”,被捕入狱,还被动过两次大刑11。雍正七年(1729),浙江总督李卫在江宁等地,又查出了一个以张云如为首、用“符咒惑人,谋不轨”的组织。狱案所及,牵涉到百数十人,甘凤池路是其中重要人犯。不过这一次他却失去了英雄气概。据李卫给皇上的密折中谈到:“伊(指凤池)见正情毕露,认为同伙所吐,如耸然惊惧,叩头乞哀,愿以自首求赎”12,并供出了同道人名姓。雍正八年(1730)四月,清廷派工部尚书李永升为钦差大臣,前往全权审理。凤池与张云如等均“各拟斩如律”13。但也有的说,雍正帝曾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