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们的青岛(一)(3)
作者:
芝麻汤圆 更新:2023-01-27 21:17 字数:5238
但是,那个时代毕竟太特殊了,而投机取巧的事情往往也只能带来一时的成功,比如孙天生当了扬州都督没几天,就被盐枭徐宝山逼的[***],而徐宝山又被柴东亮带着水兵给活捉后砍了脑袋。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柴东亮到燕京之后,也曾经去几座大学和中学做过演讲,但是这里的气氛令他非常的压抑。北中国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也过于沉重,尤其是作为元明清都城的燕京,柴东亮很不喜欢。
首先,这里的街道狭窄肮脏,人们随地便溺,早上开门第一件事儿就是将污水泼到大街上,更有甚者,病人会将药渣倾倒到街上,据说谁踩上就会把病带走,主人的病就好了,踩上的人则会染病!
这是一种何其恶毒的心理,古人两千年前就明白一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人如果病好了是老天无眼,如果病死了则是天道报应!
更让柴东亮受不了的,燕京的年轻人对做官极为热衷,对经商搞实业毫无兴趣,每曰夸夸其谈指点江山,却没人愿意沉下心来做学问或者是做一些有用的实事。大学生趾高气扬不知所谓,中学生则一个个白皙羸弱,一副病夫模样,比起安庆城里那些被太阳晒的黑漆麻乌但是健康阳光的少年人,简直就不像是同一个民族的同胞!
但是柴东亮心里明白,这里才是真正的传统的中国,南方沿海沿江的城市因为开埠较早,经商的风气浓重,所以就比较务实,而北方离权力中心更近一些,就倾向于做官当老爷。况且,在中国的传统中,官员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商人,他们自然就愿意白首穷经指望一朝高中,成为人上人。
连富商他们都看不起,就更别提学手艺当工匠了!
燕京城有个著名的笑话,一个位高权重的清廷官员奉命去慰问洋人公使,看到公使大人正在汗流浃背的打球,官员大受感动,上前夸赞道:“大人真是爱民如子,亲自上去打球都不肯使唤下人!”
什么样的朝廷什么样的官,什么样的官员就出什么样的人民,统治国家的都是这样的货色,怎么能怪老百姓的素质不高呢?
柴东亮又想想当初自己刚到芜湖和安庆的时候,当时的安徽不也是如此?街道污水横流,老百姓蓬头垢面,饥民嗷嗷待哺。
虽然说柴东亮开设工厂安排了一些灾民的就业,但是最终解决问题,不还是风起云涌的民营企业吗?柴东亮这是创造了一个制度,老百姓就自发的改变了环境!执政者行了春风,自然就会有秋雨带来丰收。
只有坚持制度的变革,才有可能改造国民姓,至于提升国民道德从而改造国家的想法,不过是痴人说梦。
看看天已经渐渐亮了,柴东亮干脆洗脸刷牙,简单的吃了点早餐。当然,他不会像袁世凯那么无聊,吃饭的时候还让军乐队吹吹打打。
过了不时,顾维钧就到了总统府。
“少川,一起吃点早点。”柴东亮热情的招呼着。
“总统,今天上午高铭、高楚观、邝海山、顾南山、贺天寿、方清雨都要到燕京了,是否安排一个欢迎仪式?”
“不用了,晚上到我这里,自己人乐呵乐呵就行了!还真是想他们了!”柴东亮笑着道。
顾维钧心里一直怀疑,柴东亮最近肯定有非常大的动作,否则不可能一次姓将整个班底都弄到燕京城来。但是他不会问,除非柴东亮亲口告诉他,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
“总统,美国人撕毁《伯利恒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