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四章 筑城之争(2)
作者:躲雨的麻雀      更新:2023-01-30 19:26      字数:3062
; 朝廷可不想曾经的熊、王悲剧再重演,对二人的建议展开大讨论。结果多数官员认为宁远太远,难以守住,支持王在晋。这其中也包括首辅叶向高。

  孙承宗考虑再三,向内阁提出亲自出关巡视,进行具体考察后,再作决定。内阁同意。

  “是否可以带一人同行?”这时袁崇焕突然问孙承宗。

  “何人?”孙承宗好奇问道。

  袁崇焕说出他的名字,“魏忠贤魏四。”

  袁崇焕进京后最先见的人不是孙承宗,而是魏四。他把与王在晋的矛盾全盘托出,希望魏四能帮忙想办法。

  “孙承宗非比他人,他必会去实地考察才做决定。袁大人放心,只管向上禀报。”魏四稍作思考,对他道。

  袁崇焕一时赌气来到京城,这时缓过劲来,竟有些犹豫。

  魏四开解道:“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亡,袁大人何必顾虑那些粗枝末节。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说,考虑得过多反而会做错。”

  袁崇焕是在魏四的鼓励下越级呈报的,如今果如魏四所料,孙承宗要亲往关外,他自是希望魏四同行。

  对于袁崇焕的请求,孙承宗反而犹豫起来。一个内宫太监,跟着去能做甚!

  孙承宗犹豫不犹豫其实都没关系,因为这件大事已惊动内宫,而魏四向王安毛遂自荐愿随孙承宗巡视辽东。

  内宫太监代皇上巡视在万历朝极为普遍,前次卢受不就是吗。

  王安见魏四心系社稷,十分感动,心中大呼后继有人,欣然同意。他哪知魏四的离开另有玄机。

  魏四与他又聊了很久才离开。离开时,他强忍着回头的愿望,不断对自己说:不是我的错。

  好人未必一生平安,当他成为某种障碍时,必然会被移除。

  在这之前的连续两日,王体乾、刘若愚、李永贞都在紧急商议着,目标只有一个,赶走王安。

  魏四不想被世人诟病,所以他选择不在京城。

  不管孙承宗是否情愿,魏四都已与他一起奔向山海关。而此时王安也去了西山,他的病情又起反复。

  这时已是五月,百花盛开的春天,抵达山海关的孙承宗立刻召集关内外文臣武将开会讨论战略部署问题。会上众人发表意见,王在晋主守山海关,阎鸣泰主守觉华岛,袁崇焕主守宁远,众说纷芸,莫终一是。

  阎鸣泰便是萨尔浒之战存活的那位,李如柏的心腹。虽辽东一次次失利,但善于认“干爹”的他未因此而官途受阻,如今已是辽东监军。

  他望着一言不发的魏四,竟有些忌惮。这位已故“干爹”卢受的亲信,这次来辽东作甚?

  来做甚?当然不是来揭你的老底。魏四没听进这次“军事会议”的内容,脑海里一直在想着宫内的进展。

  见争执不下,孙承宗挥手停止会议,亲往宁远视察,魏四、袁崇焕等人自是跟着。

  宁远是山海关与锦州的中间站,地理位置很是重要。曾经修了十分之一不到的城墙低矮破旧,若敌军来攻,轻易便可攻破。

  袁崇焕向孙承宗详细讲解在这筑城的重要性。首先是守御的疆土向前延伸二百多里,可以延缓敌军对山海关的威胁;另一方面这些年来,辽东辽西的汉人流离失所,若是给满洲人掳去,便成了奴隶,若有宁远城,便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