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老骥伏枥(2)
作者:秦汉古风      更新:2023-03-08 01:04      字数:3587
�已经和柳副将交接完毕,明日一早便可启程。”

  关彝笑了笑,深感满意。原来,三日前廖化和他赛完战马脚力后,便再次接到姜维的快马传讯,令廖化和他将七盘关的防务交接给副将柳彰,北上汉中会和。

  次日一早,众人用过早饭之后,随即辞别柳彰,离了七盘关迤逦往汉中进发。因为大局已定,众人心情放松,一路上只是谈论一些奇闻趣事,聊减旅途疲累。

  三日之后,大军已经越过沮水,再往前便是汉中平原。这一日正行之间,身后马蹄声骤然大起,一名血卫斥候飞马至关彝身前勒住缰绳,随后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动作一气呵成,果然是久经训练,身手不同凡响。

  “报……启禀将军,魏将邓艾、爰青彡得知钟会全线败退,已经趁夜撤离白水关,沿阴平桥头越孔函谷退往陇西。”

  关彝吃了一惊,忙道:“李球和黄崇二将何在?”

  那名血卫道:“邓艾退兵时在关上多立草人,因此李、黄二位将军日前方才哨探真实,小人来时,二位将军已经尽起大兵掩杀魏军而去。”

  关彝挥手让那名血卫退下,皱眉道:“为将者当明辨敌情,方能百战不殆,岂有敌军退走数日而不知之?再者,敌军既已退走数日,追之无益,二将若是贸然进兵,只怕要误中邓艾奸计!”

  心中思虑,随即唤过时风,吩咐他多派斥候打探魏军和李球、黄崇两将的动向,一有消息即时回报。

  廖化沉吟着摇了摇头,道:“以老夫之见,其中只怕另有隐情。”

  “老将军有何高见?”关彝深知廖化戎马一生,行军打仗乃是家常便饭,数十年如一日,为大汉朝廷立下了赫赫功勋,如今已然官居右车骑将军,成为军中重将,其修为自然有过人之处。他如此一说,自然有其道理。

  廖化道:“钟会溃败之后,邓艾孤立无援,必然担心大将军攻取武都断其归路,因此退兵乃是意料之事,但此人久历沙场,老谋深算,李、黄二将绝非其敌手,因此我料二将并非不知邓艾退兵,乃是有自知之明,惧怕邓艾有诈,不敢出兵追袭,却又担心背上怯战之名,因此才待魏军退兵之后又故作追赶之态耳。”

  关彝点头道:“此事原也怪不得他二人,邓艾败退白水关时,侄儿曾严令他二人只需据守木鱼嘴,不可轻易出兵与邓艾接战!”

  廖化笑道:“此一时彼一时耳!贤侄适才也说过,为将者当明辨敌情,临机而断,切不可拘泥于常规,否则何以用兵?一个月前,邓艾虽然败退,但战略态势上仍然与钟会成两面包钳我军之势。如今,钟会这一支兵已经全线溃逃,邓艾若再不退兵,必然会陷入我军的包围圈中,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关彝点了点头,廖化说的有理,邓艾智勇兼备,威名素著,汉军中除了姜维、张翼、柳隐等少数几人之外,余皆不是其敌手,只怕李球和黄崇确如廖化所料,乃是怯敌避战。倘若当真如此,可见此二人并非成大事之辈。

  不过,廖化这番见解,让关彝对他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后世民间谚云: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在说大汉后期人才凋敝,军中没有大将之才可以领军,这才不得已让廖化担当为先锋大任,领兵作战。

  然而,关彝心中却明白,廖化虽然不是三国时期顶尖的帅才,却绝对是文武双全忠贞勤勉的一代名将。

  廖化,字元俭,襄阳人,初为前将军关羽主薄,关羽兵败之后诈降东吴,后诈死骗取吴人相信,随后携老母历经苦难千里潜逃回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