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九章 徐娘半老的典故与超级大鼎引发的风波(2)
作者:十月无涯      更新:2024-09-20 21:52      字数:6165
��个后世无人识的下场,说到这里还要感谢宋徽宗赵佶,正是赵佶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在书画作品上钤印自己的印章与收藏章,得以让后人更容易地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与作者,而治印也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这幅《鹿图》自然没有款识,更无钤印,虽然是绢本设色画,都知道时代很久远,但是知道此画作者是何人的却是非常之少,李墨白恰巧是既知道作者,又能买得起的人,这才是学问与收藏结合的最高境界。

  李墨白想了一会儿,卡看到价格已经基本上稳定在100万美金的样子,想了想,就让老美沾点便宜吧,直接出价130万,将此画收入囊中,引得众人一阵惊叹,原本所有人都以为李墨白的目标是那尊大鼎,却没有想到李墨白对这幅佚名画也有兴趣。

  不过熟悉李墨白的人都知道李墨白素来对书画的兴趣最高,拿下这幅画倒也算是正常。

  成功拿下了这幅画,李墨白又靠在座位上闭目养神起来,仿若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丝毫不觉着花出去100多万美刀算是一件大事儿。

  这时候拍出的都是青铜器,都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物件,但是李墨白却是没有多大兴趣,青铜器这玩意儿更多的价值在于历史研究,艺术价值并不高,只有具有铭文的玩意儿才能算得上是重器,当然有铭文的青铜器不仅具有非凡的历史研究价值,其艺术价值同样不可估量。

  拍卖方和众买家都注意到了李墨白,但看李墨白却是迟迟没有出手,也就逐渐淡忘了李墨白,毕竟李墨白只是出了一次价,很多以为李墨白将要再度上演通吃青铜器的好戏时,李墨白却是无动于衷,不由让人颇为惊讶,来自中国的买家也是颇为高兴,李墨白不出手了,自己的机会也就来了,至少要少花不少冤枉钱呐。

  虽说这是一场普通的拍卖会,但却吸引了众多的买家和媒体,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压轴的超级大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鼎是后(还是读si)母戌鼎,也就是最开始被命名为司母戌大方鼎的那尊大鼎。

  司母戌大方鼎的重量达到832千克,高达133公分,口长110公分、宽70公分,令人一见就能感受到一种庄严的威慑力,不过遗憾的是一只鼎耳被当地的村民给锯掉了,抗战期间曾有文物商人出价20万银元收购此鼎,足见其价值。

  由于此鼎的块头实在过大,文物商要求村民们将此鼎据成4到10块,虽然村民们被诱惑了,但是更担心锯开了之后,文物商拒绝付款,不过幸好村民们的谨小慎微,此鼎除了丢了一耳之外,总算是保留完整。

  而现在要拍出的这尊大鼎的虽然只有520公斤,但一样引人注目,不过此鼎的来历不明,而且不是生坑,圈里也有很多人认为是臆造的,而且据说华裔卖家也曾想过捐献国内博物馆,但却被鉴定为臆造的赝品而作罢,于是卖家一怒之下送上了拍卖会。

  也不能怪国内的专家,实在是这尊鼎的表现有点太好,几乎可以说是完美无缺,专家的眼睛又不能和碳14检测相比,再说现在的赝品商人早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碳14等科学仪器也难以检测出来。

  李墨白看过此鼎之后,也是惊讶无比,保存的太好了,黑漆古的鼎身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如漆黑的夜空一般迷人,这尊大鼎呈半球形,三足鼓腹,腹部的图案精美绝伦,逼真形象。

  尤其是让李墨白吃惊的是鼎内有72行989字,笔画清晰,体式严谨,方圆兼备,端严凝重,布局参差错落而富于动态的韵律美感,然而以李墨白对钟鼎文的研究,居然也只能认识十之一二,也难怪被认为是臆造品。

  有人认为是赝品,自然有人认为是真迹,业界也是为此争论不休,中